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儲能由商業化初期步入規模化發展階段。業內認為,未來幾年,新型儲能行業將迎來持續“加速跑”,適應規模化需求的長時儲能系統加快部署,多元化的儲能技術耦合發展,隨之增加的安全隱患應提前防范。
新型儲能發展受關注
近年來,我國以“風光”為主的新能源發展迅猛。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突破10億千瓦,水電、風電裝機均超3億千瓦,海上風電裝機躍居世界第一;全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2.48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29.8%。
由于新能源具有很大的波動性,快速增加的新能源裝機對能源系統運行帶來較大挑戰。以山西省為例,全省風電裝機規模約3400萬千瓦,但極端天氣下,實際最小出力甚至不到10萬千瓦。“靠天吃飯”的新能源快速增長,要實現“氣象驅動型”的電力平衡,電力安全穩定運行難度加大。
當前我國正在全力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其典型特征就是“雙高”,即: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的電力電子設備。業內認為,在這種電力系統中,一方面要提升傳統火電機組的調峰能力,另一方面必須加快發展儲能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