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變革背景下
中新廣州知識城聚焦數字化、綠色化、國際化轉型
以擁抱“雙碳”機遇, 共創“零碳”社區為主題
與來自全球范圍的政府領導、國際組織、
社會組織、專家及企業代表齊聚
中新廣州知識城2021年國際“零碳社區”城市創新論壇
12月30日上午,中新廣州知識城2021年國際“零碳社區”城市創新論壇在知識城國際科技中心舉辦。本次活動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辦,同步連線國內外嘉賓并全程進行直播。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大衛、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副司長白正盛、世界銀行碳定價聯盟主任Angela Churie Kallhauge通過視頻參會。
黃埔區委副書記陳智勇致辭
知識城將探索建設低碳社區、“零碳”社區
黃埔區委副書記陳智勇出席活動并致辭。他表示,此次首屆全球“零碳”社區論壇活動是落實中央會議的有關精神和要求的具體實踐,向“3060”總體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作為首批國家級的經濟開發區,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連續四年獲得國家級經開區綠色發展最佳實踐園區的稱號,2020年獲得了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國家綠色工業園區、首批國家綠色產業示范基地,并先后獲得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國家綠色園區。知識城全面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在低碳發展中努力發揮領頭羊探索作用,知識城南起步區于2020年獲得國家三星級綠色生態城區設計標識認證,近日也通過了國家住建部首批“雙碳”先進案例的初審。下一步,知識城將在逕下村探索建設低碳社區、“零碳”社區,為實現“雙碳”目標探索黃埔方案,貢獻黃埔智慧。
廣州開發區發展和改革局黨組書記、局長楊元師發表主旨演講
廣州開發區發展和改革局黨組書記、局長楊元師分享了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實施“雙碳”戰略,力爭打造國家級的綠色發展創新樣板的相關情況。他指出,黃埔區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率先出臺了低碳16條,氫能10條,綠色金融10條綠色系列政策。作為中國和新加坡的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知識城目前正在積極創建一批國際“零碳”社區,以小切口、大變化牽引推動碳達峰、碳中和行動。黃埔區將聚焦可持續發展先鋒的戰略定位,為國家完成碳減排承諾打造黃埔新樣板。
萬科集團創始人、萬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王石發表主旨演講
“知識城這兩年發生的變化讓人驚訝、驚喜。知識城不僅引進了新加坡的研發項目,國內幾所大學的研究生院也在這里開展教學和研發,確實讓人感受到黃埔速度、知識城速度。”萬科集團創始人、萬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王石表示,按照“雙碳”經濟的打造要求,知識城的潛力很大,“未來會產生新的黃埔模式,而黃埔模式的第一個典型就應該在知識城?!?br />
中新廣州知識城零碳社區發展戰略合作聯盟成立
為探索碳達峰、碳中和的解決方案,強化綠色行動,在本次論壇現場,萬科公益基金會及廣東省千和社區公益基金會聯合發布了《珠三角地區社區居民氣候變化認知調研報告》,世界銀行氣候變化專家代表發布了《凈零目標和碳定價專責小組報告》。
根據創建“零碳社區”的共同目標,“中新廣州知識城零碳社區發展戰略合作聯盟”也在當天成立,未來將大力推進實施中新廣州知識城碳中和城市示范區項目的申報和建設工作。
大咖論道:“雙碳”背景下的機遇與挑戰
在當天的圓桌論壇環節,與會嘉賓就“社區碳中和的路徑與挑戰”、“碳中和背景下的綠色金融發展及投資機會”、“讓更多的鄉村排更少的碳”三個主題進行了深度探討。根據零碳社區、綠色金融、低碳農業與鄉村發展三個領域的發展現狀分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方向及相關行業轉型路徑。
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智慧園區業務總監周金發言
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智慧園區業務總監周金表示,未來的“零碳智慧園區”需要從可持續發展、生活質量、良好的適應性及創造價值四個方面推動來實現。
新加坡交易所中國區主席陳慶線上發言
新加坡交易所中國區主席陳慶介紹,新加坡交易所已經積極踐行搭建一站式可持續金融產品平臺,為市場參與者提供全新的可持續的產品投資機會,實現對綠色金融產品提供一站式服務。
知識城(廣州)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彭月梅發言
知識城(廣州)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彭月梅分享了低碳農業與鄉村發展的經驗。她表示,知識城的農村很有優勢,因為離城市近,可以大力發展都市農業。都市農業的特點就是可耕作面積小,管理成本高,本質上就是低碳農業,知識城蓮塘村已經從新加坡引進整套低碳農業系統,正在低碳農業領域進行積極探索。
本次論壇由知識城(廣州)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主辦?;顒拥某晒εe辦,意味著知識城在致力于實現碳中和碳達峰的征途上更進一步。未來將繼續以“雙碳”目標為引領,積極探索實踐綠色低碳發展模式,加強城市的精細化管理,提高城市治理的現代化水平,為打造碳中和城市示范區典范和發展樣板貢獻“知識城”智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