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大國際發布2018年中期報告,上半年,公司銷售核心系統成套設備35套,實現合同銷售額達人民幣5.88億元,同比增長超過200%。這是否意味著,位居光大國際六大業務板塊之一的裝備制造板塊已經進入高速增長期,有望成為公司新的增長點?
2003年,光大國際向環保行業轉型時,國內垃圾焚燒行業剛剛起步,整個行業只能依賴國外的技術和進口設備。然而進口設備一方面成本高昂,另一方面中國垃圾未經分類,呈現“高水分、高灰分、低熱值”的特性,往往導致外國設備“水土不服”,故障頻頻。
垃圾焚燒發電,最核心的裝備就是焚燒爐。根據媒體報道,2008年,光大國際開始走上了自力更生、科技創新的道路,公司首席科學家邵哲如作為焚燒爐總設計師,帶著一個行政人員、一個畫圖人員、兩個工程技術人員,一共5個人,在無錫馬山一個鄉鎮企業的“草棚”里,開始艱難地自主研發爐排爐。
目前,光大國際研發隊伍人數超過500人,獲得專利超過350項,已經擁有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300噸/日—850噸/日爐排爐技術,垃圾焚燒爐排爐系列產品完全適應國情,填補大量國內技術空白,且已獲得歐盟CE認證證書,具備了出口歐盟各國的資格,并逐步從單一的垃圾焚燒爐技術拓展為多種類的環保技術裝備,煙氣
凈化系統、滲濾液處理系統等多項技術受到市場廣泛認可,形成了“科技研發+設備咨詢+裝備制造”相結合的科技主線。
自主研發制造的環保裝備不僅支撐了光大國際自身的業務需求,也已經為眾多同業提供服務,并逐漸走出國門。目前,光大國際裝備已成功應用于江蘇、山東、安徽、廣東、廣西等國內17省份及埃塞俄比亞、越南、印度等國外環保項目。
8月28日,彭博社發布研究報告《光大國際手握多個增長引擎》提到,在裝備制造領域,光大國際不僅能為公司自有項目設計生產核心系統和設備,還實現了對第三方的技術與設備輸出,而且公司已經正式生產超大型850噸/日爐排爐,有望帶來新的業務收入來源。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