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山東省濰坊市峽山太陽能熱發電研究與產業基地奠基儀式在峽山生態經濟發展區高新項目區隆重舉行。原國家統計局局長、中國國情研究會會長張塞、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朱開來、原農業部副部長、國務院扶貧辦顧問劉晉以及國家環保總局、中央辦公廳、商務部、國務院法制辦、知識產權局等相關部門、機關領導,濰坊市委常委、政協,峽山生態經濟發展區黨工委、管委會等當地政府領導,北京智慧劍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建民,《求是》雜志社、新華社、經濟日報、光明日報等主流媒體,轄區居民,共約300余人共同見證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在轟轟烈烈的鑼鼓聲、禮炮聲中,與會的主要領導用鐵鍬為基地填上了一把把充滿希望的泥土。
作為項目的主執行方,北京智慧劍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建民在奠基儀式上,向來賓重點介紹了濰坊市峽山太陽能熱發電研究與產業基地項目的情況:
濰坊市峽山太陽能熱發電研究與產業基地位于濰坊市峽山生態經濟發展高新項目區,由峽山區與北京智慧劍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共同打造,是中國第一個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太陽能熱發電研究與產業基地。基地總投資176億元,規劃占地6600畝,建設工期5年,2009年12月破土動工,2014年底竣工,總建筑面積434.5萬平方米。項目完成后,將形成研發、生產、國際組織和綜合配套四個區域,實現年產值462億元,利稅155億元;建成槽式、碟式、塔式、低溫、熱管碟式五個研發中心和光熱轉換、太陽熱能集聚、跟蹤、控制、蓄熱、并網傳送等九個專業生產基地。
據了解,該項目分二期規劃,首期重在研發中心建設項目,投資3億元,占地200畝。建筑主體工程于年內開工,預計明年6月完工,將建成辦公樓8500平米,研究和生產用房31200平米。生產項目預計2010年4月正式開工,建設4個不同類型的太陽能熱電示范電站,下半年形成產能,達到年產500萬支太陽能雙效熱管、3000臺單螺桿膨脹機、100萬平米菲涅爾鏡和1000臺汽輪機的生產能力。二期建設總投資173億元。規劃生產園區2800畝,建筑面積182萬平米,投資77億元;國際園區1500畝,建筑面積62萬平米,投資21億元;配套區占地2100畝,建筑面積188萬平米,投資75億元。
“此基地完全投產后,將為全球提供1GW太陽能熱電發電設備,成為當之無愧的全球規模最大、項目和品種最全的太陽能熱發電研究與產業基地、太陽能熱發電國際技術推廣和產業化基地、教育培訓基地。”李建民對項目的規劃和預測充滿了期待。
又悉,目前國際上對于太陽能熱發電的呼聲越來越高,根據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的統計,全球已經運行的太陽能發電項目,太陽能熱發電占92.7%,太陽能光伏發電(單晶硅、多晶硅、薄膜電池)占7.2%,全球正在建設的太陽能發電項目中,太陽能熱發電占66.25%,太陽能光伏發電占28.41%;今年7月歐洲多家企業簽訂諒解備忘錄,計劃斥資4000億歐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和中東地區建立多個太陽能熱發電站。
“可以確定全球已將‘太陽能熱發電技術’作為未來能源的‘戰略高技術’。我國在《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中也明確提出,開展太陽能熱發電試點,總裝機容量約5萬千瓦。但是至今還沒有一個示范電站運行,因而中國急需要在此領域進行跨越式突破。”以李建民為首的北京智慧劍公司主要技術人員,歷經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和研發,用200多項專利的“奧能熱管技術”成功地打造了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世界上領先的太陽能熱發電技術。
據了解,該項目的推行與2009年山東省提出的“建設新能源強省”的目標相一致,得到了山東省、濰坊市、峽山區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并且由于該項目的特殊意義,得到了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國際太陽能中心喜文華教授的肯定與支持,擬定為“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國際太陽能熱利用研究與產業基地”。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