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TOC \o "1-3" \h \z \u 一、稱重系統傳統概述. PAGEREF _Toc361564473 \h 3
1.1系統設計原始依據. PAGEREF _Toc361564474 \h 3
1.2 傳感汽車衡器過磅方式. PAGEREF _Toc361564475 \h 3
二、智能稱重控制系統. PAGEREF _Toc361564476 \h 4
2.1、智能稱重系統概述. PAGEREF _Toc361564477 \h 4
2.2、智能稱重系統布局圖. 5
2.3、智能稱重系統工作流程. 6
2.4、智能稱重系統兩種解決方案. 7
三、智能稱重系統詳細設計. 8
3.1 自動稱重系統構成. 8
3.2、智能稱重系統特點. 9
3.3、防作弊手段詳細說明. 9
四、智能稱重系統配件說明. 10
4.1 紅外光電感應檢測子系統. 10
4.2圖像車牌識別與視頻監控子系統. 11
4.3 IC卡車輛自動識別子系統. PAGEREF _Toc361564488 \h 12
4.4道閘控制系統. PAGEREF _Toc361564489 \h 13
4.5語音播報系統. PAGEREF _Toc361564490 \h 14
4.6紅綠燈指揮系統. PAGEREF _Toc361564490 \h 14
4.7 LED大屏幕顯示系統. PAGEREF _Toc361564490 \h 15
4.8 研華原裝工控機. PAGEREF _Toc361564490 \h 16
4.9 無人值守稱重管理軟件. PAGEREF _Toc361564490 \h 16
五、衡器寶物聯網系統. 20
六、系統配置清單. 23
一、稱重系統傳統概述
1.1系統設計原始依據
一直以來,傳統的汽車衡稱重都是企業稱重計量工作中的難題。由于人為因素或者設備及流程本身問題的存在,導致作弊現象層出不窮,大小差錯也是接連不斷,稱重效率也得不到有效的提升,日積月累下來都會對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另外,汽車衡現場環境惡劣,嚴重影響工作人員身心健康。
為有效解決企業現存的這些問題,給客戶提供一個舒適、安全、高效的工作環境,并考慮到以后保養、維護的便利性,借助于監控、檢測、控制多種尖端技術,我公司研發出了汽車衡智能稱重系統。
1.2 傳感汽車衡器過磅方式
n 車輛上磅
n 司機提交相關單據
n 司磅員手動錄入車輛相關信息
n 稱重完畢后打印小票
n 司機取票離開
傳統汽車衡稱重系統常見作弊手段
n 空車加載或多車同時上磅,增加車輛皮重,減少貨物凈重;
n 重車不完全上磅,減少貨物凈重;
n 重車過磅時,人為撬磅;
n 更換車牌作弊;
n 使用遙控裝置干擾汽車衡的傳感器,改變稱重結果;
n 實際運輸貨物與登記記錄貨物不同;
n 冒領貨物,冒充客戶提取貨物;
n 內外勾結,監守自盜。
二、智能稱重控制系統
2.1、智能稱重系統概述
本系統采用當前較為前沿的移動車輛識別技術,先進的過磅衡重管理方法,過磅作業中的司衡環節基本不用人為干預,從而最大可能減少貨主的貨損,最大限度地平衡買賣貨主之間在衡重環節的利益,提高了過磅作業中司衡的服務水平。
本系統是采用射頻識別設備自動識別過磅車輛,配有視頻監控系統配合計算機自動完成稱重、放行過程的智能化稱重系統,能規范稱重流程,提高作業效率,且能有效避免人為作弊情況的發生。
五、衡器寶
“衡器寶”是一款行業領先的物聯網應用,力求讓稱重操作變得更高效便捷。
“衡器寶”作為衡器物聯網的管理中心,主要具備以下特點。
1、 四位一體
“衡器寶”安卓端、蘋果端、網頁版與PC端數據實時保持一致,用戶可以通過“衡器寶”查詢到稱重結果;
2、 過磅圖像和實時視頻
手機端或網頁端可查詢每一條稱重記錄的同時,也可查看該次稱重最多8張過磅抓拍照片,并可查看N個實時攝像頭實時監控;
3、 遙控器報警,手機實時提提醒;
4、 無需電腦,APP直連儀表稱重;
無需電腦,手機或者平板下載“衡器寶”APP,登錄賬號后,連接“衡器寶”藍牙適配器即可實現稱重操作;
5、 遠程審核
用戶可在“衡器寶”上對過磅產品進行定價、扣重、收貨單位充值、添加貨名和審核等操作;
6、 報表導出
可遠程進行報表導出和打印操作;
7、 實時掌握訂單執行狀況;
收貨方根據合同金額給發貨方打款,發貨方錄入訂單到稱重系統,用戶登錄“衡器寶”賬號后,可隨時查詢收貨單位訂單執行情況;
8、 健康狀況報警
對于訂制過的儀表,“衡器寶”可以檢測稱重系統健康狀況,并可實時報警;
9、 360°同步技術
用戶可在無寬帶(或WiFi)環境下使用“衡器寶”,只要有2G、3G、4G信號,稱重數據都可以同步到“衡器寶”;
六、系統配置清單
如需完整方案,歡迎致電索取。
聯系人:李祥
聯系電話:18650486488
QQ:1339173390
郵箱:1339173390@qq.com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