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第九屆中國國際地源熱泵行業高層論壇大會在東營隆重召開
8月17日上午,一年一度的地源熱泵行業盛會——2017第九屆中國國際地源熱泵行業高層論壇”在東營開幕,此次論壇大會的主題是“新形勢、新挑戰、新機遇”,由中國能源研究會地熱專業委員會和國際地源熱泵協會中國地區委員會聯合主辦,有30多位地源熱泵和地熱能行業專家帶著最前沿的技術和成果,與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代表共聚一堂,參會人數達800人之多,規模、層次均超以往各屆地源熱泵高層論壇會。
論壇大會上,由中科院院士汪集暘,原國務院參事、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原局長徐錠明,中國工程院院士曹耀峰,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原副司長、中國建筑節能協會會長武涌等專家、領導和專業人士就中國地源熱泵技術和地源能行業發展趨勢及熱點作了主旨發言。
中國能源研究會地熱專業委員會主任田廷山在講話時指出,國內外新形勢對我們發展地源熱泵非常有利,給我們提供了新機遇;由汪集暘院士作了題為“地熱+與分布式能源系統”的報告。他表示,“地熱+”就是天地合一,動靜結合。發展地熱能要選典型地區,以淺層為主,深淺結合。同時要緊跟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走出國門,做好“一帶一路”沿線地熱開發;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原局長徐錠明發表演講時強調,未來世界能源方向是,能源資源多元化,能源來源屬地化,能源技術自動化,能源生命數字化,能源生產分散化,能源聯網共享化,能源利用高效化,能源使用便利化,能源服務普遍化,能源經濟低碳化,當前,我國能源革命正在向縱深發展,可再生能源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要抓住新一輪能源結構調整和能源技術變革趨勢,要構建智慧能源體系,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曹耀峰院士在論壇上作了“干熱巖開發利用”主題演講指出,我國近年加大干熱巖開發的研究投入,2010年國土資源部啟動公益性科研項目,2012年國家高新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干熱巖熱能開發與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啟動,開啟了我國專門針對干熱巖工程的研究,出臺了資金扶持政策,預到2030年左右我國“深地”研究將會獲得長足進步;中國建筑節能協會會長武涌在演講時談到,隨著生活品質的改善,我國在終端能源所占比例中呈剛性增長趨勢,在建筑領域我們要不斷提升能效,從節能向綠色轉變、從單體建筑的綠色到區域的綠色轉變、從淺綠向深綠轉變。通過這三個轉變,來實現我國綠色化進程。
大會期間,北京華資新智環境能源技術研究院院長、大型熱泵冷暖新技術多項國家專利發明人孟凡正接受了記者的專題采訪,就大型熱泵冷暖、高溫熱泵和多功能熱泵的發明與創新發展,及新技術和新產品對節能減排的重大意義進行了分析和解答,借此將自己的多項科研成果和專利技術及豐富經驗分享于全社會。并在論壇上專題介紹了“高溫欠壓式熱泵加溫裝置”新技術(國家專利“高溫欠壓式人工制熱裝置”)及元能系列新產品的廣泛用途,淺析了中國式大型熱泵技術的創新與發展現狀,介紹了高溫熱泵在淺層地熱能和中深井地熱能配套應用中的節能特點及穩定性。明確指出了大型地源熱泵和高溫熱泵可以直接替代鍋爐供熱采暖;再次強調了利用淺層地熱能供暖的持續穩定和可靠性,肯定了只要工程規劃科學、整體設計合理、系統匹配精準,地源熱泵供暖不會產生地下換熱失衡現象。高溫熱泵新技術和新產品,受到了與會企業的高度關注,成為本次大會的新亮點。
北京華資新智環境能源技術研究院院長孟凡正
高溫多功能熱泵發明人孟凡正在關于《高溫欠壓式熱泵加溫裝置技術探討》的專題報告中,特別說明了“高溫熱泵和多功能熱泵”是一種由中國人創造發明的新技術,新產品具有溫度高、效率高、壽命長的特點,依托大型熱泵冷暖新技術和高溫多功能熱泵裝置,淺層地熱和中深井地熱的開發利用更加科學、合理和安全有效。
論壇圍繞地熱能行業發展趨勢和地源熱泵應用中的熱點話題,國家有關部委領導、東營市政府有關部門代表、中科院院士和專家及專業企業代表,互動切磋新觀點、新見解、新思路、新經驗,參會嘉賓深受啟發。以此次論壇大會為契機,中國淺層地熱能和中深井地熱能的開發和利用,將得到更加廣范的普及推進和健康發展。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