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飲用水深度處理工藝介紹
目前,國內高質量飲用水深度處理主要采用膜法處理技術,是指在飲用水傳統處理工藝基礎上增加膜處理工序,通過外力加壓實現水、物分離,使出水水質達到生飲(即直飲水),目前國家認可且實現直飲水的深度處理技術僅限為超濾、納濾和反滲透三種膜分離技術,并漸漸成為城市凈水處理的主流技術。
1.超濾(UF)
過濾精度在0.1微米,是一種利用壓差的膜法分離技術,不需要加電加壓,僅依靠自來水壓力就可進行過濾,可濾除水中的鐵銹、泥沙、懸浮物、膠體、細菌、大分子有機物等有害物質,并能保留對人體有益的一些礦物質元素。超濾工藝中水的回收率高達95%以上,超濾流量大,使用成本低廉,一般正常情況下超濾膜可使用3-5年,國內一般僅適用于粗獷的飲用水領域,但在污水處理領域應用廣泛。
2.反滲透(RO)
過濾精度為0.0001微米左右,是美國60年代初研制的一種超高精度的利用壓差的膜法分離技術??蔀V除水中的幾乎一切的雜質(包括有害的和有益的),只能允許水分子通過。國內一般用于純凈水、工業超純水、醫藥超純水的制造。反滲透膜在國內正處分裝生產高峰期,一般正常情況下反滲透膜可使用2年左右。
3.納濾(NF)
納濾膜過濾精度在0.01微米,介于超濾和反滲透之間,也是一種需要外力加壓的膜法分離技術,納濾技術在濾池后一般可去除CODMn60-70%,再加上前處理去除35%,總去除率可達75-80%,較之常規處理加O3-BAC總去除CODMn55-65%為高。因此在O3-BAC工藝中仍達不到要求時,高效去除CODMn的技術當屬納濾,當無機離子不高,主要去除有機物時可選與之相適應的納濾膜。脫鹽率比反滲透低,但納濾工藝中水的回收率高達80%以上,既可濾除水中的鐵銹、泥沙、懸浮物、膠體、細菌、大分子有機物等有害物質,并能適量保留對人體有益的一些礦物質及微量元素,水質與國際標準接軌,是目前國際最流行的膜過濾技術,在國內一般適用于高端具有前瞻性的項目。
膜處理技術的應用能彌補傳統工藝的缺陷。相對反滲透膜具有較好的重金屬去除效果;而相對納濾膜又能留下絕大部分的礦物質離子。因此,在國外,納濾膜是主流的飲用水處理主要分離膜。 由于膜材料、膜反應器購置成本和定期維護成本較高,推廣存在一定的困難。但是,隨著膜材料及膜處理工藝的發展,以及對飲用水水質標準的提高,膜處理工藝的優勢得以體現,目前,納濾膜在我國尚不能生產,一般正常情況下納濾膜可使用2-3年。
流程圖示意圖
注:視原水水質及工況不同,工藝略有不同;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