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_亚洲深夜福利在线观看_日韩高清三区_桃色av一区二区

您好,歡迎來到綠色節能環保網 [請登錄] [免費注冊]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新聞 > 政策法規 » 正文

政策全文|安徽省2017年秸稈綜合利用提升工程技術方案(附秸稈處理技術路線圖)

發布時間:2017-4-6 來源:北極星節能環保網

北極星節能環保網獲悉,安徽省農業委員會印發了2017年秸稈綜合利用提升工程技術方案,具體如下:2017年秸稈綜合利用提升工程技術方案一、秸稈機械化還田(一)總體要求秸稈機械化還田是將收獲后的主要農作物....
北極星節能環保網獲悉,安徽省農業委員會印發了2017年秸稈綜合利用提升工程技術方案,具體如下:

2017年秸稈綜合利用提升工程技術方案

一、秸稈機械化還田

(一)總體要求

秸稈機械化還田是將收獲后的主要農作物秸稈全部粉碎并均勻拋撒在地表,再根據下茬作物種植的要求應用秸稈還田機械進行埋茬,然后進行播種;或應用免耕播種機在未耕地上直接進行貼茬播種,秸稈覆蓋地表。秸稈還田后通過增施一定量氮肥促使秸稈腐解,避免秸稈腐解與作物爭氮。實施旱田翻壓秸稈還田的要配套實施適度鎮壓措施,實施水田秸稈還田的要在水稻栽插前使田水自然落干,以利于有害氣體排放。各地應結合農業生產實際,因地制宜制定本地的技術方案。

在糧油作物主產區穩步開展秸稈機械化還田示范基地建設,皖北地區每縣建立2000畝以上示范片2個,針對農作物品種和耕作模式,進一步規范技術工藝流程,推進農機裝備、農業技術、農業信息化在秸稈還田中的集成應用,科學采用粉碎還田、深翻深耕深松輪作等方式,提高耕地質量,提升利用效果。各示范片要樹立標識牌,注明所采取的關鍵技術。

(二)工藝路線

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工藝及裝備不僅與農作物種類有關,而且與種植制度有著密切關系。我省主要農作物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按種植制度可分為麥玉(豆)兩熟制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麥稻兩熟制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稻油兩熟制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3種類型(路線圖詳見附件1-3)。

(三)技術要點

1.麥玉(豆)兩熟制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

(1)小麥秸稈機械化切碎覆蓋還田

①使用稻麥聯合收割機收獲小麥,割茬高度不高于15厘米,但下茬為貼茬免耕播種玉米的,可適當提高割茬。

②使用聯合收割機自帶的秸稈切碎裝置或與聯合收割機配套的秸稈粉碎機在收獲小麥的同時粉碎秸稈,或使用輪式拖拉機配套秸稈粉碎機粉碎秸稈,小麥秸稈粉(切)碎長度不高于10厘米,鋪撒均勻。

(2)玉米秸稈機械化粉碎還田

①玉米成熟后使用聯合收割機收獲玉米并粉碎玉米秸稈。采用人工摘穗的,在摘穗后趁秸稈青綠(最適宜含水量30%以上)時,及時使用拖拉機配套的秸稈粉碎機切碎秸稈。切碎后秸稈長度不大于10厘米;留茬不高于8厘米,防止漏切。

②秸稈切碎后進行補施氮肥,按照每100公斤秸稈基肥增施1公斤尿素的比例增施氮肥,將增施的氮肥與基肥一起均勻撒于秸稈粉碎后的田間。

③滅茬后使用大中型拖拉機配套的鏵式犁深耕翻埋秸稈,耕深不小于18厘米,也可使用大中型拖拉機配套的旋耕機旋耕,使秸稈與土層混合,耕后耙透、鎮實、整平。通過耕翻、壓蓋,消除因秸稈造成的土壤架空,為播種創造條件。

④鏵式犁深耕翻埋秸稈并耙透、鎮實、整平后,用帶圓盤開溝器的小麥播種機播種,播種深度小于5厘米;旋耕埋茬后可使用旋耕施肥播種機播種。播種后要鎮壓緊實。

⑤種籽破碎率不大于0.5%。田間無漏播、地頭無重播,斷條率不大于5%。

(3)大豆秸稈機械化粉碎還田

在大豆聯合收獲作業時,同時完成秸稈切碎、均勻拋撒,用旋耕施肥播種復式作業機械播種小麥。

2.麥稻兩熟制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

(1)小麥秸稈機械化切碎還田

①使用帶秸稈切碎功能的聯合收割機,在收獲小麥的同時將秸稈切碎,并均勻拋撒在田面。割茬高度以不影響耕整地質量為宜,一般低于15厘米,秸稈切碎后的長度小于10厘米。

②在秸稈全量還田條件下,增施氮肥、減少磷鉀肥用量。以每100公斤秸稈基肥增施尿素1公斤,并提倡有機肥、無機肥結合,在機具作業前,均勻撒施在秸稈殘體上,并根據適用基追肥比及增氮量施用基肥。

③實施水耕水整的,應先上水泡田24小時以上,軟化土壤和秸稈,以利作業,上水深度以3-5厘米為宜;實施旱耕水整的,在秸稈旋埋作業完成后立即上水浸泡秸稈,并實施平整作業。

④耕深控制不小于15厘米,連續2年以上旋耕地塊要適當加深。

⑤機具在作業時,應根據田塊的具體形狀確定作業路線,應盡量避免或減少重耕、漏耕及小角度轉彎次數。一般作業兩遍,第一遍宜慢,第二遍速度可稍快。兩遍作業應縱橫向交叉進行。

⑥水稻移栽前,使田水自然落干以利通氣增氧,排除毒素。

⑦作業質量,耕深穩定系數≥85%;碎土系數≥92%;埋草覆蓋率≥95%。水整后大田地表應平整,田塊高低差不超過3厘米。

(2)水稻秸稈機械化切碎還田

①水稻秸稈機械化切碎還田的機具要求、農藝要求、作業質量與小麥秸稈機械化切碎還田技術要點相同。

②對秸稈量大的可采取犁耕翻埋,再進行旋耕整地作業。犁耕深度不小于20厘米。

③水稻秸稈還田后,宜使用適應秸稈還田要求的小麥播種機進行播種,播種后實施鎮壓,提高土壤緊實度,防止因秸稈還田使土層架空造成失墑。

3.稻油兩熟制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

(1)油菜秸稈機械化切碎還田

①在油菜聯合收獲作業時,同時完成秸稈切碎、均勻拋撒。

②實施水耕水整的,應先上水泡田24小時以上,軟化土壤和秸稈,以利作業;實施旱耕水整的,在秸稈旋埋作業完成后立即上水浸泡秸稈,并實施平整作業。

③耕深控制應不小于15厘米,連續2年以上旋耕地塊宜適當加深。

④根據田塊的具體形狀確定作業路線,應盡量避免或減少重耕、漏耕及小角度轉彎次數。

⑤土壤適當沉實,水稻移栽前保持薄層水,以利于機插。

⑥進行秸稈還田作業前,田塊增施基氮肥,每畝增施5公斤尿素或15公斤碳銨,調節碳氮比,促進腐爛。

⑦實施油菜秸稈還田作業后至水稻移栽前,田面保持一定水層浸泡秸稈4-10天(季節允許可適當延長),使田面水層自然落干或保持1-2厘米水層,利于有害氣體釋放。

⑧水稻移栽后及時灌淺水護苗活棵,栽后2-7天間歇薄水灌溉,適當晾田,促進扎根立苗。

(2)水稻秸稈機械化切碎還田

水稻秸稈機械化切碎還田技術規范和實施要點可參考麥稻兩熟制中的水稻秸稈還田。

4.免(少)耕播種技術

免耕播種就是在收獲后未經任何耕作的地塊上一次完成破茬開溝、施肥、播種、覆土和鎮壓作業。少耕播種就是指在未耕地上進行必要的地表作業,如:耙地、淺松、淺旋耕等,再進行免耕播種作業。免少耕播種技術主要有:帶狀旋耕播種、帶狀粉碎播種、免耕直播等方式。帶狀旋耕播種是只對播種帶進行淺旋耕,創造疏松的種床和保證開溝器順利通過,攪動土壤不超過行寬的三分之一,適宜大行距作物。帶狀粉碎播種只粉碎播種帶上的秸稈茬并推向兩側,保證開溝器不被秸稈堵塞,順利完成開溝播種,相對帶狀旋耕播種土壤擾動小、動力消耗少。免耕直播是在有作物殘留物覆蓋的未攪動土壤上,直接用免耕播種機一次完成開溝播種、施肥、覆土、鎮壓等作業,這種播種方式對土壤攪動小,功率消耗少,適合多種土壤和作物,但目前這種方式不適合在作物秸稈覆蓋量大、根茬粗大以及土壤質地粘重和土壤過濕環境中應用。

(1)玉米免(少)耕播種作業

①播種量:根據當地農藝要求合理確定畝播種量,確保畝株數。半精密播種單雙籽率≥90%。

②播種深度:播種深度一般控制在3-5厘米,沙土和干旱地區播種深度應適當增加1-2厘米。

③施肥深度:一般為8-10厘米(種肥分施),即在種子下方4-5厘米。

(2)小麥免(少)耕播種作業

①播種量:根據當地農藝要求合理確定畝播種量。

②播種深度:播種深度一般在2-4厘米,落籽均勻,覆蓋嚴密。

(3)大豆免(少)耕播種作業

①播種量:種植密度遵循播種“早宜稀,晚宜密”和土壤“肥宜稀,瘦宜密”的原則。

②播種深度:播深4-5厘米,干旱年和播后苗前封閉除草宜深些,澇年宜淺些。覆土一致,播后及時鎮壓。

(4)注意事項

①滿足免耕要求的土質應為沙土或壤土,要有足夠的秸稈覆蓋量、腐爛較快。

②收獲后秸稈覆蓋要相對均勻,地表平整,以便機器作業。

③盡量做到精密播種,提高播種質量。根據種子發芽率和特性確定畝播量、播種深度、施肥深度、行距與株距(玉米、大豆)。

④講究播種行內的土壤加工質量,以保證在各種殘茬和秸稈覆蓋的土地上,為種子入土清理出一條無堵塞的通道。

⑤確保種子與土壤緊密結合。機器能將種子穩定準確地排放在種溝里,并進行覆土鎮壓,保證種子被濕土包住,提高種子發芽率。

⑥選擇優良品種。對選擇的品種要進行精選處理。播前還應對所有種子進行藥劑拌種或浸種處理。

⑦選擇性能優良的免耕播種機。免耕播種機除有播種機的功能外,還需有清草排堵功能,破茬入土功能,種、肥分施功能和地面仿形等能力。

(四)技術支撐單位

省農機局牽頭,委種植業局、省農機推廣總站配合。

二、商品化青貯秸稈飼料加工技術方案

(一)總體要求

青貯秸稈飼料實現商品化,可有效解決季節間、地區間食草動物飼草供應不均衡問題,把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商品化經營,做到節糧增畜,促進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工藝路線

秸稈是一種非常規飼料資源,其共同特點是質地粗硬、適口性差、消化率低、營養價值不高,經合理加工后,可以改善秸稈性能,提高營養價值,增加食草動物的采食量和消化率,實現秸稈資源的飼料化。

秸稈飼料的加工方法可分為以下幾種:一是物理加工(切斷、粉碎、浸泡、蒸煮、輻照、膨化、熱噴、顆粒化等)。二是化學加工(堿化、酸化、堿加酸化、氨化、鹽化等)。三是生物加工(青貯、黃貯、發酵、酶解等)。

秸稈飼料要實現商品化,一方面需要對秸稈飼料采取打捆、壓塊、制粒等方法再次處理和包裝,使秸稈飼料體積縮小,具有一定形狀和規格,便于裝卸運輸和長時間安全貯存。另一方面要積極鼓勵社會資本組建秸稈飼料加工銷售公司或專業合作社,開發利用農作物秸稈,加工銷售秸稈飼料,為秸稈飼料的商品化經營創造有利條件。

(三)技術要點

1.秸稈打捆干貯技術

秸稈打捆干貯技術,是將收獲后的玉米秸、豆秸等農作物秸稈經秸桿揉搓機處理,破壞秸稈的粗硬外皮和硬質莖結,使之成為無硬節、較柔軟的絲狀散碎飼草料,經自然晾曬水分達60-65%貯存的要求后,再用打捆機壓制成(30×30×60~80)cm的秸稈飼料捆,或用飼草液壓打包機打包壓縮成(60×40×20cm)左右的大截面秸稈飼料塊。秸稈飼料捆(塊)的包裝方式簡單,費用低,可用打包機沿著長度和寬度方向打兩條12mm寬的PVC帶,或用簡易的尼龍網袋套裝。比自然堆放的草料縮小儲運體積5-7倍,工藝流程圖如附件4所示。

2.秸稈袋裝微貯技術

秸稈袋裝微貯技術,是將農作物秸稈經秸稈擠絲揉搓機一次性壓扁、縱切、揉搓成絲狀飼草,再在草絲中噴灑發酵劑和有益微生物及1%食鹽溶液攪拌,然后進行壓縮、打捆,裝袋密封,經厭氧發酵,形成一種新型優質飼草技術。經袋裝微貯采用各自獨立密封包裝,杜絕了霉變和外界污染,保存時間長達二年。其加工工藝如附件5所示。

3.秸稈壓塊飼料生產技術

秸稈壓塊飼料提高秸稈的營養價值、采食量和消化率,便于貯存運輸和機械化喂飼,方便進入商品流通。

秸稈壓塊飼料工藝流程是先將農作物秸稈風干或烘干至含水率15%左右,用粉碎機將秸稈揉切成3-5厘米的段,加入膨潤土和水(目的是提高成塊性),或根據配方要求加入精飼料和添加劑與碎秸稈,充分混合后經并壓塊機壓塊制成(32mm×32mm×30~80)mm的塊狀秸稈飼料。其工藝流程如附件6所示。

4.秸稈顆粒飼料加工技術

秸稈顆粒化技術,是將秸稈揉搓、粉碎成粉后,利用制粒設備,將秸稈壓成顆粒狀飼料的技術。整個工藝包括粗粉碎、細粉碎、混合、制粒、打包及輔助系統等。在秸稈顆粒料加工過程中,常常加入精料和其他營養成分,配合成全價飼料,既改善了制粒性能,又可使營養互補,充分發揮飼料的營養價值。通常在制粒時噴灑熱水或通入蒸汽以濕潤草粉,通入量一般控制在加料量的3-6%,使草粉達到14-16%的適宜壓粒含水率,應將草粉粉碎得細些,也可在草粉原料中加入5%左右的油脂或糖蜜,顆粒直徑一般在10-30mm之間,可根據飼養對象而定,畜禽越小,要求的顆粒也相應較小。顆粒密度以1.2-1.3g/cm3為宜,顆粒堆積容重在550-600kg/m3之間,工藝流程如附件7所示。

秸稈顆粒料具有適口性好、家畜采食量大、采食時間短、浪費少等優點。但其設備成本與運行費用較高,須由專業化公司進行。

(四)總結

通過以上技術分析可知,通過青貯公司或青貯聯合體把秸稈捆(大截面秸稈塊)作為最主要的秸稈產品之一,它既可在產區自用,又可作為商品出售,還可以作為原料深加工成秸稈塊、秸稈顆粒等供應市場;秸稈塊可保持一定的纖維長度,適合反芻家畜的生理需要,方便、衛生,還可以很方便地同青貯料或精料混合起來為家畜提供全價日糧,與秸稈顆粒相比,投資規模小,加工成本低,應得到大力推廣應用;秸稈顆粒加工的設備成本與運輸費用高,適宜制作反芻家畜的全價飼料,以充分發揮飼料的營養價值。

(五)技術支撐單位

省畜牧獸醫局、省畜牧技術推廣總站。

三、基料化利用

(一)技術要點

我省食用菌栽培原料資源豐富,利用作物秸稈為原料可種植多種食用菌。以近年我省自主研發、重點推廣、能夠充分消耗作物秸稈的食用菌新品種——幸福菇(又稱大球蓋菇)為例,生產技術要點如下:

1.幸福菇主要特點

幸福菇呈葡萄酒紅色,菇體清香味鮮,蓋滑柄脆,口感好,有韌性,滿口余香,內含有抗癌活性物質,有助于人體健康。該菇抗性強,適應性廣,成本低、周期短、效益高,栽培技術容易掌握,不需滅菌,不需裝袋,可充分利用麥秸、油菜桿、稻草、玉米秸等秸稈生產,種植1畝幸福菇可消耗6000公斤左右秸稈原料(約15畝秸稈量),畝成本3000元,純收益超過萬元。

2.種植季節安排

該菇以自然氣溫為主,人為設施調節為輔,在我省南北皆可栽培。當氣溫穩定在28℃以下就可制種,旬均溫度穩定在16-27℃時就可播種栽培。沿淮、淮北地區,春季栽培以3-4月播種,4-6月出菇;秋季栽培以7月底至8月中旬播種,8月中下旬至10月出菇。沿江、江南地區,春季栽培3月底至4月中旬播種,4月底至5月中旬出菇;秋季栽培為7月底至8月下旬播種,8月底至9月中旬出菇。

3.對環境條件要求

該菇生長需要濕度培養料含水量為70-75%,高于多數菇類。在發菌階段,空氣濕度為70%左右,在子實體形成階段,空氣濕度要求在85-95%左右。屬中溫型菇類,生長溫度范圍為5-36℃,最適溫度為23-27℃,10℃以下和32℃以上生長緩慢。該菇菌絲生長可以不需要光照,但要有散射光,對空氣要求較嚴,當空氣不流通氧氣不足時,菌絲和子實體生長受到抑制。菌絲要求pH值4.5-9的生長環境,其中以pH值5-7為最適。該菇不經覆土也能出菇,但經覆土才能正常出菇和創高產。

4.原料及場地選擇

幾乎所有農作物秸稈及農副產品下腳料,如麥秸、玉米秸、稻草、木屑、花生藤(殼)、油菜籽(殼渣)等均可作培養料。對培養料要求主要是新鮮,顏色、氣味正常,無霉變現象。可采用露地大田、樹林下、玉米地、房前屋后等多種方式栽培。

5.栽培技術要點

①栽培處理。將農作物秸稈先浸水,使之充分吸水,以達到軟化和降低pH值。稻草浸泡24-36小時,麥秸、玉米秸、豆秸等需浸泡48小時。原料浸濕后瀝干,使培養料含水量在70-75%。

②鋪料播種。播種時,把栽培畦墑整理成高30厘米,寬1.3米,長度不限的龜背形,畦墑與畦墑之間留40厘米操作道,土壤干燥應先噴水濕潤后再鋪料。第一層料厚8-10厘米,播入50%菌種,一共三層草三層菌種,每平方米用干料10公斤左右,料層總厚20-25厘米。播完后壓實,料面先蓋上3厘米厚腐殖土保濕。剛播種下雨時需要蓋上薄膜,以防料太濕影響菌絲生長。

③發菌處理。播種后,3-5天菌絲開始生長,此期內要重點管理好溫度和水,防止料溫過高,控制料溫在20-30℃。當料溫高于30℃,應及時揭膜通風,在料面覆蓋物上噴冷水降溫。當料面局部發白變干,應通過噴水增濕,即噴小水,使菇床四周及側面多接觸水分,畦床溝內不得有積水存留。當菌絲形成尖端扭結菌蕾時,加大水分,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0-90%,土層水分含水量掌握55-65%,噴水時應根據出菇量,菇多多噴,促進子實體生長。

④出菇管理。除了保持覆蓋物和覆土層濕潤狀態,晴天應勤噴水,噴細水,使泥土保持較高的濕度,在正常管理條件下,幼小菇蕾到成菇,一般需5-10天。

⑤采收加工。成熟的幸福菇,菇體外層菌膜剛破裂,菌蓋內卷不開傘時采收,采摘時不宜用手直接拔出,應慢慢摘除,除去帶土菇腳即可上市鮮銷或供加工。出菇后一般可采4-5茬,每茬間隔5天左右。采收后要及時清除殘菇殘渣。

(二)技術支撐單位

省菜籃子工程辦公室。

四、秸稈能源化利用技術方案

(一)技術要點

1.大中型秸稈沼氣集中供氣工程

沼氣工程的厭氧發酵裝置宜采用中溫發酵工藝,實現高濃度發酵、高產氣率和一年四季全氣候供氣,發酵裝置產氣率可達每天每立方米產沼氣1立方米以上,沼渣沼液合理利用。按每年處理3000噸秸稈能力設計,每處建設規模為1000立方米以上發酵罐、600立方米以上貯氣裝置、配備完善的附屬設施、智能化控制系統、輸氣管網以及秸稈加工堆料場等;可實現供應150戶以上農戶同時用氣。

該項工程主要技術路線是:每天將一定量經粉碎處理后的秸稈與水和回流的沼液充分攪拌混合,經進料注入發酵罐,在35℃左右溫度下進行發酵產氣,沼氣經凈化貯存,通過地下管網輸送到用戶用于炊事等。每天多余沼氣可用于自備的沼氣發電機和熱水鍋爐使用。

2.戶用沼氣池秸稈沼氣技術改造

戶用沼氣池秸稈沼氣技術改造主要是將原有使用畜禽糞便發酵原料的沼氣池改用農作物秸稈作為發酵原料,其技術路線是:秸稈預處理→裝入沼氣池→加入菌種及人畜糞便污水或尿素→啟動產氣→凈化脫硫→供農戶使用。

非養殖戶秸稈沼氣技術改造項目的實施要依托現有的鄉村沼氣服務體系和沼氣技工,給予配備必要的秸稈處理機械設備和工具等。實行目標責任制,讓服務網點和其服務范圍內的戶用沼氣池用戶簽訂合同,完成秸稈沼氣技術改造任務,做好管理工作,使其能持久使用。

3.小型秸稈固化成型燃料生產點和配套爐具推廣

將粉碎后的秸稈通過機械壓制成顆粒狀或者棒(塊)狀固體成型燃料,成型后的燃料比重大、體積小,便于儲存和運輸。秸稈固化成型燃料熱值可達3000-4500千卡/公斤,具有環保、易燃、灰分少、熱值高等特點,可替代木柴、原煤等燃料,廣泛用于取暖、生活爐灶、生產鍋爐、生物質發電等。

每處小型秸稈固化成型燃料生產點每年要生產1000-2000噸秸稈固化成型燃料。主要設備、設施包括:購置1套每小時產量達1噸的中密度秸稈固化(顆粒)成型機械(必須符合《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成型設備技術條件》(NY/T1882-2010),并通過省級以上質檢部門檢測合格,已批量生產的產品),1臺秸稈粉碎機,1臺秸稈撿拾打捆機,1套干燥設備或自然干燥曬場;建設必須的產品倉庫、生產廠房(棚)和堆儲料場等。生產的秸稈固化成型燃料必須符合《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技術條件》,(NY/T1878-2010)相關要求。

每處小型秸稈固化成型燃料生產點需配套100臺秸稈爐具。秸稈戶用爐具要求購置高效節能,清潔環保(無焦油或者低焦油)的適用秸稈固化成型燃料的成品爐具,產品必須通過省級以上質檢部門檢測合格 。

(二)技術支撐單位

省農村能源總站。

附件:



(官方微信號:chinajnhb)
(掃一掃,節能環保信息隨手掌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台县| 伊宁县| 中牟县| 神农架林区| 洛川县| 英山县| 柳州市| 漠河县| 五家渠市| 梧州市| 微博| 祁阳县| 江北区| 延寿县| 夏津县| 松潘县| 北安市| 晴隆县| 定边县| 霍邱县| 平顺县| 房山区| 大关县| 南丹县| 新建县| 新乐市| 湾仔区| 从化市| 深水埗区| 镇平县| 嫩江县| 那坡县| 沧州市| 屏东市| 霍邱县| 阜阳市| 莱阳市| 佛坪县| 富宁县| 瑞昌市| 龙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