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金壇市成立光伏行業商會,首批17家企業抱團作戰,共同應對“后危機時代”。
到場的省光伏產業協會秘書長魏啟東接受記者采訪時稱,經過幾年發展,金壇已成為全省光伏行業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軍,隨著省能源局成立后即將出臺更具體的行業扶持政策,金壇光伏產業完全有可能做大做強。
去年7月,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向該市授牌“江蘇金壇光伏產業園”。這一省級特色產業園,規劃建設占地700公頃,設產業區、研發中心、物流區、生產配套區和行政服務區五個部分。計劃到2010年項目投資總量達110億元,實現銷售200億元,光伏電池和組件產能達1000兆瓦;到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元,光伏產能達3000兆瓦,成為國內光伏并網發電示范區。
今年,金融危機讓金壇光伏企業提前感受到了冬天的寒意。原材料價格陡降,產品出口銳減,讓金壇近兩三年陸續新上而尚未掘得“第一桶金”的10多家光伏企業措手不及。
也有例外。
常州億晶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去年七八月生產還是一片紅火,每月利稅都在7000萬元以上,但在德國慕尼黑國際光伏訂貨會上,公司董事長荀建華敏銳察覺到,怎么光見訂單,不見客戶按慣例打進的預付款或保證金?國際市場要變的不祥信號頓時被他捕捉住,回公司緊急叫停原料進口,同時加快庫存消化和產品出口。3個月后,公司原材料剛剛用完,國外單晶硅開始大幅度跌價,僅此一項,公司至少避免損失2億元以上。關鍵時刻的一“進”一“出”,億晶光電經受住了考驗。
一年前,荀建華笑談國際金融危機之時,正是國內光伏行業重新洗牌之際;一年后,他仍然微笑著說,國內已有一半左右的光伏企業停產,能生存下來的,也許能發展得更好些。他透露,今年億晶光電產值雖只有去年的一大半,但利稅早已超過了去年。
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金壇市光伏企業的老總們和荀建華有著同樣的感受。“短短一年多時間,卻讓我們許多剛入門的企業更快地成長和成熟起來。”常州益鑫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殷國慶這樣自我評價。回過頭看,他心存欣慰——在廠房建設要大量投入,而企業接不到訂單的情況下,是停下,還是堅持?企業在生死關頭,選擇了后者。幾個月前,益鑫已步入正常生產,切片產品銷往河北和浙江供貨商。
常州美晶太陽能有限公司,今年初也因訂單而間歇性停產,但憑借在國內領先的單晶棒拉制技術,公司很快擴招員工正常生產,隨著二期工程的竣工,將形成年產1500噸單晶硅棒、1億片硅片的生產能力。
政府同樣為光伏行業“蓄勢”。光伏產業園所在的金壇經濟開發區專門成立光伏產業招商局,副局長季旭彤介紹,現正邀請省工程咨詢中心專家組對園區光伏產業進行整體科學規劃,園內六橫四縱道路網全面貫通,已開發面積5000畝,可保證新項目隨到即建,目前有10多個光伏及配套產業項目在談。
數據最能說明問題,去年金壇市光伏產業實現銷售收入61億元,今年在原材料和產品價格同比下降3/4和2/3的情況下,該市光伏產業銷售收入仍和去年持平。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