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存門檻低、掛牌費用少等優勢,或成中小環保企業融資渠道首選。
新春伊始,國家相繼出臺多個
節能環保產業規劃。2月8日,證監會表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繼續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發行上市條件的節能環保企業上市融資。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政策利好刺激,環保企業再迎利好,新三板企業也迎來春風。
證監會助力解決環保企業“融資難”
“融資難”一直是各個企業發展的痛點。與其他行業相比,環保企業發展更加艱難。
武漢某
新能源研發機構人員魏坤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環保企業中,初創型企業較多,也多為中小型企業,“融資難”一直是阻礙企業發展最核心的原因。
對此,武漢一商業銀行信貸部工作人員告訴長江商報記者稱,金融機構一般更傾向于低風險的大中型企業,小微企業規模小、放貸風險相對較大。有些環保企業自身市場認知不夠,發展模式不夠明朗,也影響了融資。
銀行融渠道融資難,新三板也不易。長江商報記者統計發現,新三板企業中,有7家節能環保企業中止發行股票,196家掛牌后未有定增,20多家企業定增已被股東批準,但未見落地。還有44家在定增實施中,總計募資28.89億元。
為了解決資金缺口,2月8日中國證監會答復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關于加大推進節能環保科技產業發展的建議》時回復稱,將繼續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發行上市條件的節能環保企業上市融資,鼓勵節能環保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
“久旱逢甘霖,證監會表態如同‘強心劑’,有利于幫助中小型環保企業拓寬融資渠道。對于優質企業而言,新三板將是首選。”魏坤認為,新三板因門檻低、掛牌費用少、速度快等優勢,可以成為中小型企業融資渠道首選,但成效還要看后續具體措施。
新三板環保企業成績跑贏做市指數
數據顯示,截至2月13日,新三板節能環保企業總數超過400家。企業大致分為大氣治理、
水處理、固廢處理和環境修復四個板塊。
在新三板掛牌的大氣污染治理類公司有33家,主營鋰電池等新能源領域相關的環保企業近60家。
統計顯示,33家大氣污染治理掛牌公司中,創新層5家,基礎層28家;做市轉讓7家,協議轉讓26家。創新層企業占比僅15%,做市轉讓企業占比21%,處在創新層和實行做市轉讓的企業相對稀缺,同時滿足兩個條件的僅有中聯環保、漢唐環保和中航泰達。
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業績更為亮眼。其中,安達科技去年下半年更是領漲,股價翻了近3倍。主營電動車控制器和電機的協昌科技,2016年中報顯示凈利潤增長率93.53%。
截至目前,由于新三板掛牌企業2016年年報尚未完整披露,根據Wind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營收新三板節能環保企業,圣泉集團營收16.26億位居榜首;彬彬能源營收11.18億元位居第二,主營鋰電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巨東股份營收10.46億元位居第三,主營廢舊金屬、電器設備拆解深加工。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政策的利好,未來新能源及大氣污染治理企業將會有更大的發展,會成為新三板新主角。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