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正式發布《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與最近一次2001年出臺“十五”電力發展規劃已時隔15年。在此次發布的“十三五”電力規劃中,進一步明確清潔能源和
新能源發展目標,對國內能源結構調整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以
太陽能發電為例,將新增投產0.68億千瓦以上;截至2020年,太陽能發電總裝機目標1.1億千瓦,其中分布式
光伏發電達到6000萬千瓦以上,意味著長期在國內被冷落的光伏分布式市場即將進入建設提速期。
“光伏天生具有與分布式天然結合的基因。”國內在光伏應用市場摸索幾年后,逐漸將發展重心調整回到分布式上,各種創新模式也層出不窮。記者發現,不少企業憑借自身擁有的豐厚資源、過硬的人才隊伍以及超強的科研攻關能力,將光伏分布式模式創新帶入一個新的高度,這其中不乏一些擁有國企背景的上市公司的身影。
分布式新模式不斷涌現
近日,國內首創的“污
水處理廠+魚腹式光伏索桁架”光伏分布式項目,在河北衡水深州市嘉誠水質
凈化廠并網成功。該項目隸屬北控清潔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北控清潔能源”),項目總規模為0.3兆瓦,共計安裝1078塊組件,同時選用了單玻和雙玻兩種組件型號。
在項目現場,記者看到,長75米寬51米正常運行的一號生化池,距池壁頂上空2.5米處,14排以往被放置在屋頂或地面的光伏組件,穩穩“站”在14條77米長、橫跨生化池的鋼索上,宛如高空鋼絲上的“舞者”。所采用的具有通透感的單雙玻組件,在巧妙提升項目空間感的同時,竟然使得污水處理池項目的整體設計中,呈現出環境友好、美觀和諧的藝術氣息,令人嘆為觀止。
“北控清潔能源股東下轄近500家水廠資源,與光伏分布式項目有著天然的結合優勢。但水廠建設光伏分布式電站需要克服造價高、腐蝕性環境等特有的技術、經濟難點,采用新技術、新設計方案成為項目成功的關鍵。我們遴選出幾個條件成熟水廠進行先行示范,待項目成熟后再向全國水廠推廣,因此,首個示范項目的標準制訂至關重要,責任也十分重大。”北控清潔能源技術及研發部常務副總經理蘭云鵬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介紹。
北控清潔能源技術及研發部總經理助理孫海燕介紹,深州項目結構采用了國內首創的魚腹式光伏索桁架的形式,組件全部通過減震節點緊固在一根77米長的鋼索上,需要克服大跨度、高空間、在高腐蝕環境下光伏組件容易出現的各個難題。同時,在施工過程中,仍要保證污水池正常生產的情況下臨空作業,挑戰可想而知。
當時設計施工難度之大,技術標準要求之高,還要保證項目的收益率,曾讓幾家EPC主流企業卻步。孫海燕說:“當我們拿出自己的質量要求給承建商時,幾家主流EPC企業都表示難度很大,同樣具有國資背景的中清能中標后,建設過程中也經歷了方案的多次推倒重建。”
“深州水廠未來還將安裝儲能系統,配備水廠的負荷側管理系統,將是一個具備示范意義的光伏+儲能+負荷側的智慧水廠工程。”北控清潔能源智慧能源及儲能事業部副總經理沈聰說。
創新精神造就精品工程
超高技術標準收獲了超高效的全套解決方案,首個國內創新型魚腹式光伏索桁架應運而生。在實現度電成本降低30%以上,工期縮短35%以上的基礎上,還解決了“污水處理廠跨度空間大和光伏電站融合難”和“大跨度、高空間組件易隱裂”等難題,取得減震節點、上空支架防腐等多項專利技術。該體系用鋼量少、承重強、成本低、工期短,與傳統鋼架結構方案相比優勢明顯,并可適用普通山地、荒坡、水池魚塘以及林地等多種大跨度應用場地,可保障正常的農作物種植及養魚,具有廣泛的推廣價值。
作為傳統“耗能大戶”的污水處理廠,通過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自發自用,北控清潔能源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以首個采用該體系并網的深州項目為例,當地執行的峰谷電價,預計項目年均發電量將達34.1萬kWh,自發自用率逾99%,每年可節約136.4噸標準煤。
據了解, 北控清潔能源是北控水務集團、中信產業基金和啟迪控股聯合控股的香港主板上市公司,致力于發展以太陽能發電為核心、風電及地熱等多種形式為補充的清潔能源,開拓智能微網、儲能、售電等業務。目前,北控清潔能源已投資、建設、運營超過2GW的光伏電站,項目覆蓋河北、河南、山東、云南、內蒙古、西藏等多個省市。北控清潔能源股東旗下近500家水廠將迎來與光伏等清潔能源分布式相結合的智慧清潔能源水廠改造。未來,北控清潔能源將依托于水廠、物流中心、園區等股東方資源分布式項目,形成示范效應,以點帶面開闊分布式光伏應用,遵循“有擔當、有價值、有分享”的核心價值觀,盡自身的責任,為推進國家能源戰略轉型添磚加瓦。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