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各國政府和媒體對峰會的看法存在很多分歧。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說,峰會取得了重要而積極的成果。孟加拉國總理積極評價峰會,認為峰會的成果是“可以接受的”。不過也有截然相反的觀點。大會主席拉斯穆森認為,峰會的結果“也就比沒有協議好那么一點”;而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說,此次會議取得了“微不足道的成果”。
美國《洛杉磯時報》稱,哥本哈根峰會的成果是“聊勝于無”。文章指出,兩個星期的會議,加上最后一天的加班加點,最終也未能出臺一個有約束力的協議,應對氣候暖化的希望依舊渺茫。不過,《紐約時報》認為,這一妥協性結果卻是一項雖帶有缺陷但是向前邁出的基本的一步。印度主流媒體認為,該協議是一個“重要開始”?!队《冉掏綀蟆?0日報道稱,有人認為這是一份“參考文件”,也有人認為這是一份“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條約”的前身。
英國《每日電訊報》稱峰會在“血汗和謾罵中草草收場”。文章稱盡管奧巴馬和布朗等領導人試圖突出峰會的積極基調,但事實上這次峰會就是一場災難。文章稱,南北國家根深蒂固地互不信任、人們對奧巴馬過高期許和強烈落差,以及聯合國機制的低效,讓峰會變得虎頭蛇尾。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