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電影《美人魚》自大年初一上映以來不斷打破票房紀錄,僅7天票房就已經超過18億元。為了開發房地產,鄧超和張雨綺飾演的商人為了填海造陸,將聲納放入海灣,以驅逐海底生物離開自己的家園。面對赤裸裸的對金錢的狂熱追求,美人魚姍姍質樸的話語,打動了觀眾的心:“當這個世界連一滴干凈的水、一口干凈的空氣都沒有了,錢還有什么意義呢?”
是的。《美人魚》是一個環保故事。電影中,周星馳用搞笑的方式為我們詮釋了正確的環保觀。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細數一下電影的環保理念吧:
1、填海造陸的危害
《美人魚》中,填海威脅到了人魚們的生存,因此他們拼死反抗。而現實中,填海確實造成了物種的減少,很多人拼命抵制填海。就拿深圳舉例,深圳的填海,幾乎損害了近80%的海岸線,使得部分填海區域海洋失去自凈能力;紅樹林大量被毀,殘存的紅樹林中物種減少;同時,近海生物種類減少,珍稀魚類逐漸消失。
2、宣傳環保紀錄片《海豚灣》
《美人魚》中直接就有紀錄片《海豚灣》當中的內容。鄧超發現美人魚后,在房間里用電腦搜索關于美人魚的內容,其中播放的視頻里,畫面就是《海豚灣》的電影畫面。《海豚灣》真實的記錄了日本太地町當地漁民捕殺海豚的血腥場面,該片獲得了2010年奧斯卡金像獎,引發了人類對于生態問題的終極思考。
3、電影本身的環保教育效果
《美人魚》的結局是,大富豪愛上了清純善良的美人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并拿出全部資產支持環保事業。電影通過“人魚戀”的童話故事,對觀眾進行了環保文化再教育,以提高人們環境意識。近年來,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環境問題越來越引發社會關注。一些城市霧霾頻發,PM2.5等環境專業詞匯一時間成為社會熱詞。新鮮的空氣、干凈的水、安全的食品,對于這些關乎生活質量和生活品質的環境要素和相關知識,人們有著極強的求知欲。事實也證明,與環境問題相關的文化作品,包括小說、紀錄片等,通過在社會廣為傳播以引起社會極高的關注度,造就巨大的環保文化教育空間。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