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白色薄膜包裹著半圓形大穹頂,宛如一個巨大的蠶繭,在陽光下發出熒熒紫光,安靜地點綴著世博園。昨天下午,日本貿易振興機構上海代表處副所長、上海世博信息中心主任花田美香透露,日本館將每天演出36場舞臺劇《拯救朱鹮》。
動感“紫蠶島”用霧降溫
花田美香向記者展示了名為“紫蠶島”的上海世博會日本國家館外形,并對其參展活動進行了詳細介紹。她說:“日本館將是一座充滿動感空間的‘紫蠶島’。”
這座占地6000平方米、高24米的展館在設計上采用了環境控制技術,使得光、水、空氣等自然資源被最大限度得到利用,降低對環境的負荷。透光性高的雙層外膜配以內部的太陽能電池,實現了高效導光、發電的功能。而通過人工制造的霧氣,利用水從液體變成氣體時從周圍吸取熱量的氣化熱來降低氣溫。
“展館設計融合了日本的傳統環保技術和尖端科技,比如人工霧氣就是日本在沒有空調的時代所經常采用的一種降溫方法。”花田美香解釋說,“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展館設計,使游客親身體驗環保設計的優點,并讓他們感受到環境問題的重要。這將成為日本國家館的一大亮點。”
《拯救朱鹮》每天演36場
據介紹,為配合“技之和、心之和”的參展主題,日本國家館將分為“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展區,展區參觀時間約為1小時。“過去”展區將以日本與中國的淵源為主線,展示遣唐使、西陣織等中國文化、技術在日本的傳承。“現在”展區通過對動漫、機器人等技術和影像,展示日本對于環境惡化、老齡化等諸多問題的解決方案。例如,游客將看到數臺有著精細指尖動作的機器人,將這些機器人用于看護老人,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老齡化社會中老人的看護問題。“未來”展區是整個展館的最大亮點。在這個展區里,游客將在一個可容納500人的傳統木制劇場中,欣賞到由中日兩國導演聯袂導演的舞臺劇《拯救朱鹮》。這部時長20分鐘的舞臺劇,將在世博會期間循環演出,每天36場。
日方聘請了中日乃至世界舞臺上均有杰出作品的日本舞臺劇第一人佐藤信導演,以及出生于上海、在城市文化及藝術本色方面擁有深厚造詣的榮念曾導演聯袂導演。
朱鹮是日本人民最喜愛的鳥類之一,在日本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上世紀中葉以來,朱鹮幾近滅絕。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陜西省發現朱鹮后,中日兩國開始協商朱鹮保護事宜。發生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的拯救朱鹮的故事,是中日兩國友好關系的一段佳話,也增強了人類團結起來應對當前各種挑戰的信心。這恰恰是日本館最希望展示和傳遞的信息。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