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是國內多晶硅行業大起大落的幾年。如今,隨著全球光伏產業需求加快,多晶硅市場行情逐漸回暖,國內企業重拾信心紛紛復產、擴產,規模較大的在建、擬建項目不斷涌現,投資熱潮再次襲來。對此,業界專家提醒企業:多晶硅行業“重整河山”如火如荼,但不能忘記“舊傷”之痛,否則將有可能再次進入新一輪的困難期。
行業全面復蘇平穩增長
內蒙古神州硅業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主任曹忠向記者介紹,過去幾年,我國多晶硅產業走上了“過山車”式的暴漲暴跌之路。2007~2011年,我國多晶硅年產能從0.45萬噸猛增到14.6萬噸,年均增長率達139%。2011年至2013年上半年,多晶硅價格快速下跌,國內多晶硅企業陷入大規模停產的窘境。據統計,截至2013年上半年,國內43家多晶硅企業中僅有6家尚在開工生產,其余企業全部關門歇業,開工率僅為24%。
多晶硅產業膨脹恐將再現舊痛
近年來,亞洲硅業青海公司積極推進科技創新發展戰略,已累計投入2000多萬元技改資金,完成117項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項目。圖為該公司多晶硅生產裝置一角。
曹忠指出,當時我國多晶硅行業遭遇“寒冬”的主要原因是,中國企業過分依賴國際市場和產能過剩。
2011~2013年,金融危機與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導致國際光伏市場需求銳減,眾多國外大型光伏企業相繼破產,美歐又相繼對中國多晶硅產品發起“雙反”調查。同時,國內多晶硅產業產能增速卻不斷加快。2011年,全球光伏需求量約27吉瓦,但中國光伏產業的產能已接近40吉瓦,產能嚴重過剩。
經歷了這兩年的困難期后,國內多晶硅行業終于盼到了曙光。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2013年下半年,國家商務部開始對產自美韓的太陽能級多晶硅采取臨時反傾銷措施,并出臺諸多扶持優惠政策。在產業政策利好因素刺激下,多晶硅價格階段性溫和上漲序幕拉開,現貨價格從2012年底的12萬元/噸上漲至2013年底的14萬元/噸左右,國內部分企業陸續恢復生產。
河南洛陽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國多晶硅大型骨干企業。目前,該公司正在利用設在自己企業的多晶硅材料制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的研究成果,加快技改步伐,延伸產業鏈,力爭2014年多晶硅年產量突破1萬噸。圖為當地有關領導視察企業技改情況。
“2014年以來,我國多晶硅行業呈現全面復蘇和平穩增長態勢。目前,國內在產的多晶硅企業有效產能在每年15萬噸左右。今年上半年,我國多晶硅行業實現銷售收入95.8億元,同比上升144.8%,實現利潤約6億元,新增投資約65億元?!敝袊猩饘俟I協會硅業分會會長趙家生告訴記者,上半年,受國家產業政策支持及下游需求旺盛影響,國內多晶硅現貨價格表現出快漲緩跌的走勢,從今年1月初的每噸13.7萬元快速漲至16.7萬元。截至2014年6月底,多晶硅均價同比上漲29.3%,組件均價上漲7.3%;多晶硅產量達到6.2萬噸,同比增長100%,大約占到了全球總產量的41%;國內在產多晶硅企業由去年初的7家增至16家;多晶硅有效產能利用率達86%,同比提高59%。
內蒙古伊泰集團位于鄂爾多斯市康巴什新區的千瓦太陽能聚光光伏示范電站外景。該電站是全區最大的光伏電站之一。
業內專家分析認為,多晶硅行業的復蘇與國內光伏市場的全面啟動不無關系。首先,國務院出臺了《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在市場啟動、產業規范、貿易糾紛和配套環境等方面大力推動產業發展,并將“十二五”裝機規劃由原定的20吉瓦提高至35吉瓦;其次,一系列配套文件相繼發布,包括發改委《分布式發電管理暫行辦法》和《關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工信部《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財政部發電量補貼和資金撥付管理辦法等相繼出臺實施,國內多晶硅產業發展環境逐步好轉;再次,金融機構如銀監會、國開行等也在積極與行業主管部門合作,根據國務院精神出臺金融扶持政策。此外,備受業界關注的中歐光伏貿易爭端也在我國政府高度重視下,通過“限量、限價”方式達成和解,極大地促進了多晶硅需求的回升。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