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停小鋼鐵小水泥等“五小企業”、區域限批流域限批、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公布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及考核實施方案、引領亞洲可再生能源發展……為應對氣候變化,近年來中國政府節能減排的力度可謂前所未有。
成績來之不易 進步有目共睹
?。对拢等?,國家應對氣候變化領導小組暨國務院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公布的數字令人欣慰:“十一五”前三年,經過全國各地各部門的共同努力,節能減排取得重要進展。全國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0.1%,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COD)排放總量累計分別下降8.95%和6.61%。今年第一季度,全國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89%,降幅提高0.27個百分點。
這一成績來之不易。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30年里,集中遇到了發達國家上百年工業化進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種種環境問題。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不受國際上溫室氣體排放限額的約束,但卻根據國際上關于溫室氣體排放的公約,制定了中國氣候變化的應對方案,提出了節能減排的具體目標。
按照“十一五”規劃綱要,2006—2010年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要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目前,各項工作正在積極開展,目標正在逐步實現。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還包括發展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生物能源等),中國在這一領域的進步有目共睹,對世界可再生能源發展也產生了重要影響。聯合國環境規劃署6月初發布的《全球可持續能源投資趨勢報告》稱,中國已成為亞洲“綠色經濟巨人”。2008年,中國可再生能源投資超過156億美元,比2007年增長18%,位居亞太地區首位。目前,中國已躍居世界第二大風能市場。此外,中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光伏設備制造國。
金融危機肆虐 節能減排不緩
一方面是保持經濟增長的當務之急,另一方面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長遠目標。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嚴峻挑戰,也加大了中國推進節能減排工作的難度。
面對“十一五”規劃提出的節能減排目標,從中央到地方,中國在推進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的同時,正以更大力度支持節能減排,用實際行動向世界表明,中國將堅定不移地推進節能減排,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政府推出的4萬億元投資中,有2100億元將投向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工程。目前中央已下達資金中,約一成直接投入了節能減排、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
此外,在今年財政收支緊張情況下,中央財政繼續增加節能減排支出,全年安排資金300億元,并額外安排80億元用于發展可再生能源。新華社記者從財政部了解到,為繼續淘汰高污染、高排放和高耗能的生產能力,今年中國還計劃關停小火電機組1500萬千瓦,淘汰落后煉鐵產能1000萬噸、煉鋼600萬噸、造紙50萬噸。而經國務院批準出臺的10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也都對節能減排提出了明確要求。例如,根據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新增產能必須以淘汰落后產能為前提;重點大中型企業噸鋼綜合能耗要由目前的670千克標準煤下降到620千克標準煤等。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