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九龍嶺生活垃圾處理場每天收集來自薌城、龍文、龍海城區數十萬居民的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400噸,但每天運到的卻有600噸。照這樣下去,一兩年內,垃圾填埋就可能飽和。
再過一兩年垃圾就可能把這里填滿
目前,漳州有關部門正在積極應對。建設中的漳州蒲姜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位于龍海榜山,年底或將建成。投用后,日處理能力1050噸。
而造成垃圾大量填埋,無法用于堆肥等再利用的重要原因,是垃圾收集時沒有分類。盡管去年漳州已有3個小區列入試點,但居民大多表示不習慣,仍是將垃圾混合在一起。今年,漳州還將新增10個小區和10個市直機關,繼續試點垃圾分類,并加大宣傳引導力度。
【垃圾處理場】
現狀:設計能力400噸 日處理達600噸
九龍嶺生活垃圾處理場位于漳州市區南部15公里的九龍嶺,占地586畝,于2001年投入運營,日處理生活垃圾能力400噸。
當時,這里被建設部環衛技術研究所列為全國示范工程,也是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對華援建的重點項目之一。但如今,這里已經有些“體力不支”。
處理場林場長稱,現在,每天從薌城、龍文、龍海等城區收集來的生活垃圾達600噸,他們每天要超負荷運轉約200噸。
超負荷運轉后,設備技術等跟不上,焚燒、堆肥設備先后停產,大量的生活垃圾主要做填埋處理。林場長說,衛生填埋并不是簡單掩埋,而是有一套很高的技術標準,垃圾在場內一處山坳填埋,底部設有防滲措施,垃圾分解產生的滲濾液由底部的盲溝導入調節池,盡量避免污染環境。
但填埋也涉及兩個問題,一個是填埋空間是有限,按照目前的收集數量,林場長預測,“不用一兩年,這處山坳將要填滿,使用年限根本達不到原先設計的22年”。此外,滲濾液的處理也一度困擾著他們。
應對:垃圾焚燒發電廠年底或建成
目前,九龍嶺生活垃圾處理場已投資1500萬,新建滲濾液處理系統,正在調試。這將有效解決垃圾填埋產生的滲濾液問題,以防污染環境。
此外,位于龍海榜山的漳州蒲姜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年底或將建成。該廠設計規模為日處理生活垃圾1050噸,由漳州與龍海合作建設。項目建成運行后,將實現漳州市區及龍海市生活垃圾處理的減量化和無害化,同時實現垃圾焚燒發電的資源化利用。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