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沖不走杭州水危機的陰霾。杭州苕溪水污染瞬間反彈,再度引起各界廣泛關注。
此前,6月4日至9日,杭州接連發生4起重大環境污染事件,包括娃哈哈、萬馬電纜(002276)在內的多家知名企業的“意外”事故,不斷沖擊杭州的城市應急鏈,也對當地數百萬民眾的知情權和健康權造成巨大挑戰。
面對連番險情,我們不禁追問:城市水系為何如此脆弱?重大環境污染如何追責?
環保失察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6月10日凌晨1點40分,苕溪應急現場指揮部接到杭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報告:因突發暴雨,浙江萬馬電纜股份有限公司東側的東山南路雨水管道內部分殘余污水溢流苕溪。
現場人員立即對溢流口進行封堵,但暴雨越下越大,降水量明顯超過了地下排水管道的排水能力。消防大隊緊急調運7個大型空儲罐,累計轉運封存了400多噸污水。
6月10日晚,杭州市政府再次召開應急工作會議,部署苕溪飲用水源污染事故處置工作。會議指出,要對嚴重失職、監管不力的臨安青山工業園區管委會有關責任人進行處理。
此前,余杭水廠在6月5日監測發現,苕溪原水中出現10種左右的揮發性苯烯類有機物質,其中包括微量二氫化茚、二聚環戊二烯等有機物。
余杭區各水廠的源水均取自苕溪,可能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
余杭水務公司董事長李冰石稱,污染水源的幾類物質不在國家衛生部門規定的飲用水檢測指標之內,此前也從未檢測到。那么,當地自來水是否存在安全隱患?李冰石始終沒有回應這個問題。
經杭州市環境監察支隊調查認定,金質麗化工、萬馬電纜等4家企業系這次苕溪污染事件的“元兇”。
而本報記者了解,早在2005年7月5日,金質麗化工公司就曾違反環保“三同時”制度,但僅被臨安環保局環境監察大隊罰款了事。浙江萬馬電纜公司亦是“帶病”運行。6月9日,就在下游余杭恢復正常供水后的數小時內,環保執法人員在該公司又發現一處非法排污口,紅色污水直接匯入數米開外的苕溪。
臨安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黃國林告訴記者,萬馬電纜公司2005年入駐該開發區,金質麗公司等另外3家企業早在2002年就入駐了。它們當初均通過了“環評”。
那么,臨安經濟開發區已招商[簡介最新動態]進駐的80多家企業,究竟有沒有污染防控機制?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