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型溫濕度聯控戶式輻射系統、地埋風管、玻璃百葉、天棚輻射制冷采暖、電腦模擬社區微環境……這些原本只停留在概念階段的綠色建筑新技術,如今開始越來越多地走入普通人的生活。日前,朗詩地產在南京、上海、杭州同期發布了綠色人居第二代產品,大量高舒適度、低能耗的綠色技術被應用于朗詩開發的項目中。在本市,中新生態城已經成為綠色生態建筑開發的競技場,萬科、萬通、世茂、吉寶、天房、遠雄等紛紛將自己的綠色建筑技術大量應用于項目中。
縱觀目前市場中的綠色住宅,所采用的技術大致可以分為節能、健康、舒適三大類型,從空氣質量、溫度、濕度、光環境、聲環境、節能率、人性化細節等著手,通過新設計、新材料的應用,表現出了更健康、更舒適的綠色人居屬性。
為建筑穿上保暖外套 關鍵詞1 節能 面臨問題
建筑是能耗大戶。據統計,全球約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人類活動產生的垃圾中40%為建筑垃圾;建筑過程中使用的能量如電、汽柴油等都產生二氧化碳。中國建筑能耗的總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消費總量中所占的比例已從上世紀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8%。而建筑最大的耗能點是采暖和空調,據悉,我國在采暖和空調上的能耗占建筑總能耗的55%。據對我國600多個城市中的287個地級以上城市統計,這些城市的能耗占全國總能耗的55.48%,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國總排放量的58.84%。
按傳統建筑模式計算,至2020年,我國建筑能耗將超過10億噸標準煤;若以近兩年的綠色建筑推進速度計算,屆時至少會削減四分之一即近3億噸標煤消耗。
解決方案
為降低建筑能耗,必須先做好建筑自身的保溫隔熱系統,使建筑本身能夠冬暖夏涼。據了解,目前很多綠色項目大多在墻體和門窗的密閉性上努力。例如,墻體根據電腦模擬分析采用恰當的保溫厚度,外掛特種聚苯板,并通過特殊工藝使得熱傳導系數大大降低,或采用石材干掛保溫隔熱體系,這樣,夏季時石材與保溫層之間的空氣,受到陽光輻射被加熱快速上升,下部涼空氣補充進入,形成氣流循環,帶走很多熱量;窗框采用斷橋鋁合金,根據電腦模擬分析分別配置雙玻中空、三玻雙中空以及不同的LOW-E玻璃類型;分析在春秋季節自然通風時室內的氣流組織,據此設計窗戶的開啟扇位置和大小;在建筑南側及西曬的地方,設置電動遮陽百葉,天熱時放下它可以遮擋80%以上的太陽直射;利用地源熱泵,將進風管迂回曲折地排布在土壤里,可以將室外的新風在進入室內前溫度調整4到5攝氏度,夏季的熱空氣被土壤降溫,冬季的冷空氣受到土壤加溫,有效減低了新風設備能耗。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