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海證券報3月7日電 5日提請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的“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出現了一些新提法、新亮點,其中提出的一些約束性指標和預期性指標,更是引發市場強烈關注。
具體來看,節能減排方面的約束性指標有6個:分別為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實現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8%至10%、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3.1個百分點、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16%、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30%,還有新增約束性指標森林蓄積量。有關專家認為,節能減排方面約束性指標的增加,體現了國家實現綠色發展的決心。
約束性指標之一 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
在“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中,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是新增約束性指標。對此,中國社科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秘書長陳迎認為,該指標的提出是一個進步,證明了國家在推進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決心。
目前,電廠燃煤發電仍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戶。為此,全國人大代表、華能集團公司總經理曹培璽建議,必須通過節能改造和創新技術使燃煤機組更加“綠色”。
他說,華能等五大發電集團煤電機組供電煤耗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約為320克/千瓦時,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0克/千瓦時,如果全國降至這個水平,每年可節約4000萬噸標準煤以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億噸以上。業內人士指出,除此之外,政府還應該通過多種政策來推進碳減排目標的實現,其中包括碳交易市場的建立。目前,《中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活動管理辦法(暫行)》已經完成文字工作,進入征求意見和履行報批手續階段。
約束性指標之二 實現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8%至10%
“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作為重要的約束性指標,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將進一步細化。其中,除了繼續要求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8%外,還新增要求氨氮和氮氧化物分別減排10%的指標。業內人士指出,這意味著減排工作將從單一污染物控制轉向多元污染物控制。過去的五年中,污染物減排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是環境整體惡化的趨勢仍在繼續。氨氮和氮氧化物的高排放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減排效果。
近年的環境質量狀況公報顯示,地表水中的氨氮已經逐步成為最主要的污染項目,已超過化學需氧量成為影響地表水環境質量的首要指標。這種情況也同樣存在于大氣污染治理中。衛星監測發現,2006年后我國上空的二氧化硫開始急劇下降,降幅大約在20%,但空氣中氮氧化物的濃度卻在增加。結果酸雨和灰霾現象并沒有減輕,一些地區反而變得更加嚴重。
隨著新增指標的確立和細化,氨氮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大戶將受到更多規范,環保水平差的企業面臨出局風險。目前,氨氮排放量居前幾位的行業分別是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農副食品加工業、紡織業、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制品業、飲料制造業、食品制造業。氮氧化物排放量居前幾位的行業是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
約束性指標之三 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16%
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16%,作為“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12個約束性指標之一,意味著未來五年我國將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原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兼國家能源局局張國寶表示,我國能源戰略就是要“在增加清潔能源比重的同時,要大力推行節能減排。”
張國寶說,“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這就要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他指出,能源管理部門測算認為,到2015年末應將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0億噸標準煤左右。而2010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為32億噸標準煤,2015年若控制在40億噸標煤,意味著我國能源消費年均增長速度為4.24%,相較于7%的GDP增速目標,節能減排任務艱巨。
“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了近20%。“過去5年我國淘汰了7200多萬千瓦小火電機組,相當于英國或韓國全國的裝機容量。能源領域節能減排還有潛力可挖嗎?”對此,張國寶肯定地表示,我國能源領域自身的節能潛力很大。據分析,諸如減少線損、減少發電廠用電率、提高煤礦和油田回采率等辦法均可實施。
張國寶指出,“十二五”期間我國還將重點在潔凈煤、煉油、火電、核電以及可再生能源領域,開展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試點示范工作。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