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舉世矚目的廣州亞運會落下大幕,廣州亞運城這個占地2.73平方公里的新城區作為亞運的寶貴財富留給了廣州市民,更重要的是留下了一個低碳節能的示范點。
“當時我們委托專業機構做了13個專項研究,做了83項新技術研究,做完之后提煉了九大新技術。”廣州市重點公共建設項目管理辦技術評審部部長丘玉蓉告訴記者,亞運城的建設采用了綜合管溝、真空垃圾收集系統、分質供水及雨水綜合利用、新能源——太陽能及水能熱泵、建筑節能等九大新技術。
以分質供水為例,雖然廣州的河涌水系多,但真正可以用的高質水卻相當有限。所以亞運城在供水方面采取“高水高用,低水低用”。即跟人體直接接觸的,包括喝的、洗澡的部分,標準要高一些。
“現在自來水都是歐洲標準,也就是可以直接拿來喝的。一噸水三塊多錢,如果這個水拿來沖廁所或者澆花就有點可惜了。”丘玉蓉介紹,亞運城分了兩套供水管網,一套跟人直接接觸的,用的是高質水,是從自來水公司引過來的。而沖廁所、澆花、消防用的水,則在周邊的河涌取過來做個簡易的水處理后使用,其標準遠遠低于可以飲用的標準,“也不用那么浪費,低水低用。”
實際上,對用戶來說,分質供水最主要的成本在于多鋪設一套PVC管,“多一套管貴不到一百塊,但如果用高質水,你每天摁一下廁具得多少錢。”丘玉蓉說。
即便是這一套貴不了多少錢的PVC管,在重點項目辦2003年負責的廣州大學城建設的時候,分質供水的理念并不為外界所廣泛接受。在建設大學城時候,一些知名高校的負責人就覺得,建房子多加了一套PVC管,浪費了錢,所以一期就堅決不要安裝。真正開學后不久,“他們馬上來找我們,全部要兩套管,原因很簡單,一噸水三塊多錢和六毛錢差別很大。”
廣州市發改委資源節約和環境氣候處處長吳宏告訴記者,低碳經濟包括低碳產業發展和低碳城市的建設兩個方面,“在城市建設方面,更要體現低碳的理念。”低碳城市的建設包括城市建筑、交通系統、能源配給系統三個核心方面。
這其中,節能建筑是一大關鍵所在。今年9月,廣州市出臺了全國首個針對綠色建筑的地方指導性文件《廣州市發展綠色建筑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意見》提出廣州綠色建筑發展的目標是,第一階段(2010~2012年):全部新建建筑,5000m2(包括地下層建筑面積)以上的改建、擴建建筑應達到一星級標準及以上。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