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揭陽市9座污
水處理廠PPP項目的成交公告近日在廣東省政府采購網發布,廣東省政府采購中心相關負責人如釋重負。這是繼2015年7月廣東省首個政府采購PPP項目——汕頭6座鄉鎮污水處理廠成功簽約后,第二個政府采購PPP項目采購成交,并可望在本月簽約。而揭陽項目由于更分散、單項目規模更小,采購難度更大。
這些PPP項目陸續落地,折射出粵東西北環保基礎設施建設開始升溫。
近期,省政府作出了啟動粵東西北地區新一輪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南方日報記者了解到,經省政府同意,省住建廳、省委農辦、省發改委等9個省有關部門最近聯合印發《加快推進粵東西北地區新一輪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提出,到2018年底,基本建成粵東西北地區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顯著提高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率。《方案》估計,2015年至2018年粵東西北地區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共需資金逾千億元。
龐大的資金從何而來?《方案》明確提出推廣采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方式引入社會資本。其中,省財政2015年已一次性安排20億元作為母資金,以此撬動約200億元社會資本投向粵東西北等地區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領域。
隨著汕揭污水處理PPP項目的接連招標落地,這種政府聯姻社會資本的治水模式,正在探索中逐漸明晰起來。
目標
2018年底治理農村九成垃圾八成污水
居民生活污水、工業企業排放的生產廢水與雨水一起,經簡易溝渠就近排入河溝、池塘,水體被污染發黑。雨季時污水與雨水甚至混合溢流至路面……近日,國內某知名污水處理企業到揭陽部分鎮區調研污水處理情況時,多次看到類似的景象。
上述情況并非孤例,省環保部門人士介紹,在珠三角地區73個中心鎮全部建成污水處理設施的同時,粵東西北卻差距明顯,如污染較重的粵東練江流域,近六成的鎮(街)未建成污水處理設施,流域污水處理率不足四分之一。
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坦言,“十二五”以來,我省不斷加大環保基礎設施投入和建設力度,城鄉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但粵東西北地區的上述治理工作明顯滯后,已成為制約我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短板。
為此,《方案》提出將開展“清潔家園”專項行動,具體建設項目包括粵東西北地區12個市全域及珠江三角洲地區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薄弱的惠州、江門、肇慶縣域地區(下稱“15個地級市”)的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項目,并納入我省城鄉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十三五”規劃。
到2018年底,粵東西北地區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0%以上,90%以上的農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2015-2018年,15個地級市合計建設生活
垃圾處理設施42座,處理能力21900噸/日。
到2018年底,實現粵東西北地區各市市區、縣城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5%、85%以上,鄉鎮一級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80%以上的農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處理。2015-2018年,15個地級市合計新增市、縣、鎮污水處理設施816座,新增處理能力549萬立方米/日,新增配套管網總長9020千米,新增農村污水處理設施29506個。
為確保上述目標實現,《方案》對2015年到2018年每年的建設任務都做出具體要求。
難點
千億建設資金如何通過PPP帶動
與一攬子的建設任務相對應,總體建設資金需求也相當龐大。
《方案》顯示,2015年至2018年粵東西北地區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共需資金1025億元,其中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項目需163億元,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項目需862億元。
資金從何而來?《方案》明確提出三大方向。一是積極爭取中央財政補助資金和政策,充分用好相關省級基金及專項資金,健全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收費制度,為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項目的啟動、建設和運營提供支持。
二是推廣采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方式引入社會資本,由專業化建設運營商負責項目的投資建設和運營。對于通過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并經同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的PPP項目,各級財政部門應當將其列入PPP項目目錄,在編制中長期財政規劃時,將項目財政支出責任納入預算統籌安排,分年度向建設和運營企業支付政府應負擔的費用。
三是進一步完善各地的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收費制度,擴大處理費征收范圍,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計劃在3年內建成投產運營的建制鎮及農村地區應實行處理費征收制度。
專家指出,從現有一些吸引社會資本的公益性建設項目來看,財政補助和專項資金、處理費,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通過反哺建設運營企業的方式,歸攏的到PPP模式中,形成“三位一體”的投入模式。
在此思路下,根據《方案》安排,省財政在上個月一次性安排20億元作為母資金,以此撬動約200億元社會資本投向粵東西北等地區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領域,并直接與15個地級市的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項目對接,優先投入其中的PPP項目。
專家介紹,這種方式也可望形成社會資本對粵東西北上述領域投入的示范帶動效應,吸引更多社會資本、融資渠道投入,來緩解粵東西北環保設施的龐大資金需求。

(官方微信號:chinajnhb)
(掃一掃,節能環保信息隨手掌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