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
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問題是多科學,多層面參與和合作的綜合性事業,需要國家政策法規部門、建筑主管部門、太陽能廠商、房地產開發商、建筑設計單位的共同努力,太陽能熱水器的推廣應用離不開建筑師的參與,建筑師作為建筑的設計者,應根據不同的熱水器類型,技術要求,使用目的以及不同地理緯度和氣候特點,建筑類型等,對建筑的造型,平面布局和功能等進行綜合考慮,另一方面太陽能熱利用設備的設計和生產廠家反過來也應從建筑師那里獲得建筑對其設備要求的反饋信息,只有這樣才能使設備的設計和生產與建筑的使用達到完美的統一,推動太陽能在建筑上的運用,太陽能廠商一定要在技術上解決與建筑一體化的難題,要使太陽能系統成為建筑的一個構件,同時產品要標準化、系列化、配套化,這是推行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的根本問題。
對于安置在屋頂的建筑一體化太陽能熱水器,其基本特征是集熱器沿屋面布置,集熱器作為屋頂覆蓋層的一部分或全部。如此結構與傳統技術比較,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系統的循環問題”、“集熱器的形成和結構問題”等。一是對于斜屋頂而言,集熱器可以沿屋面傾斜布置,循環問題與傳統技術上沒有差別;二是對于平屋頂,集熱器幾乎呈水平布置,基本循環方式雖然仍為自然循環和強制循環兩種,但對技術要求有很大的差別。
目前,國內外太陽能與建筑完美結合的形勢并不樂觀,太陽能的普及率僅為7.6%,盡管國家經貿委已規劃未來15年內我國太陽能熱水器普及率達到25%,但是面臨的困難很多,需要國家的大力支持和社會各界的努力。太陽能熱水器雖有諸多優點,但是與建筑完美結合進程緩慢,太陽能熱水器還沒有有機地大規模溶入建筑設計與施工中,市場刺激和國家立法都有待加強,太陽能熱水器整體水平有待提高,以便適應與建筑結合的要求,如果太陽能熱水器產品標準不統一,給建筑應用帶來困難。
現代城市的核心是能源系統、營養系統、文化系統組成的,綠色生態人居——太陽能與建筑結合設計要求將這三者和諧統一。太陽能與建筑設計理論強調設計形態的動態與變化,而不是僵死的形式;強調設計的系統性,而不是單一項目的自我表現;強調與環境的關系,而不是孤立的設置構筑物;強調環境科學、技術與文化藝術結合,而不是滿足某些人對建筑成就或象征性表達的片面追求。
另外,太陽能熱水器與建筑的完美結合需解決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太陽能熱水器要與建筑完美結合,必須做到:根據建筑特點形式,生產與之配套的太陽能熱水器;規范太陽能熱水器在建筑物上放置和安裝;與建筑商協調搞好管路的預留;結合建筑與地區特點,搞好太陽能防風、防雪、防雷等安全防護等。
太陽能與建筑結合目前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應以法律法規的形式將太陽能熱水器納入建筑設計規劃,加大太陽能熱水器結構形式與建筑物適應性的研究力度;制定完善規范的太陽能熱水器產品統一標準,提高產品技術水平;國家制定在建筑物上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的優惠政策,鼓勵安裝太陽能;要求太陽能熱水器與建筑結合的相關技術標準規范。
綠色生態住宅尋求自然、建筑與人三者之間的和諧統一。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利用自然條件和人工手段創造一個有利于人們舒適、健康的生活環境。在住宅健康化發展態勢下,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也日益成為房地產業關注的焦點。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的鄭瑞澄教授指出,目前太陽能熱水器系統的建筑一體化在各地的發展還不平衡,存在著一些認識上的誤區,有相當多的技術問題亟待解決。
四、 太陽能熱水器與建筑一體化的前景
太陽能熱水器屬于一次性投資,雖然購買時比電、燃氣熱水器等貴,但在使用過程中不再投資,且安全可靠,操作簡單方便,綜合計算,太陽能熱水器投資最少。而眾多小區物管公司認為:屋頂安裝太陽能熱水器既不安全又影響了整個小區統一的建筑風格。大好形勢下隱藏著諸多不利因素,是應該引起業內外人士注意的,對隱藏的問題盡早采取措施,才能保證大好形勢健康發展,使太陽能事業在發展過程中少走彎路 。
隨著行業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也隨之的提高,日益成為能源供給的沉重負擔,因此建筑物對太陽能的充分利用具有重要的經濟、社會意義和能源安全的戰略意義,太陽能熱水器的性能已經可以滿足用戶全天候24小時隨心所欲的使用要求。太陽能熱水器與建筑結合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可分為屋面隱藏型、墻體型兩大類;用途上也很廣泛,既可以產生熱能或電能,又可以當作防水和絕熱材料,還可以作表面裝飾材料使用。如果房產開發商從設計、建設開始就像對火、電那樣,把太陽能(光熱、光電)與房屋融為一體,這樣既可以增添商房的功能,也可以滿足住戶的實際需求,自然會提高商房的銷售量。房產開發是一行巨大的產業,同其它行業一樣,誰擁有了新技術和新產品,誰就擁有了用戶和市場。所以,我們希望廣大的房產開發商精心設計商房,優化資源配置,把太陽能與商房巧妙地結合起來,既起到裝點效果,又節能環保,一勞永逸,利國利己,造福子孫。
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它屬于太陽能利用技術的重大革新,已經引起政府部門和科技、產業部門的高度重視,讓21世紀的太陽能技術上一個新的臺階,讓21世紀的建筑成為綠色生態的太陽能建筑!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