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已成時下社會關注的熱點。一些專家最近提出,北京及周邊區域應加速輕烴燃氣等新型清潔能源的應用,逐步替代燃煤、燃油,以降低PM2.5的排放。
資料顯示,2010年北京市煤炭消費總量達2635萬噸,占能源消費總量的30%,居于首位,其中約50%的燃煤沒有實現達標排放。占全市總面積4%的五環內集聚了北京約60%的人口和40%的燃煤,是PM2.5等污染排放的重點地區。
記者從北京市有關部門獲悉,目前北京市尚有5000多臺燃煤鍋爐和1000多臺燃油鍋爐在運行。中國城市燃氣協會輕烴燃氣專委籌委會主任張路表示:“如果利用輕烴燃氣技術對其中1200臺套燃煤鍋爐進行改造,每年可減少耗煤2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40萬噸、二氧化硫7萬噸、氮氧化物2萬噸。”
今年年初,北京市明確提出2013年首都功能核心區將率先全面實現無煤化;2015年全市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1500萬噸以內,五環路內基本實現無煤化。張路說,如將天然氣管網難以覆蓋區域的燃煤鍋爐都進行改造,可以大大加速北京防控PM2.5的時間表。
據悉,目前我國石化系統每年產生約1300—1600萬噸輕烴,被利用后可生產近400億立方米輕烴燃氣,滿足近2億戶居民的能源需求。與燃煤、柴油等相比,輕烴燃氣可大大降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而成本卻低10%—20%。2006年,輕烴燃氣被建設部等確定為“城市新型燃氣”。2011年北京市發改委等七部門聯合發文,將輕烴燃氣發生裝置及供應系統列入了北京市節能低碳技術產品推薦目錄。
中國城市燃氣協會秘書長遲國敬指出,輕烴燃氣技術有一大特點,就是可以采用分布式利用,建站和供氣方式靈活,有利于在城市燃氣管網難以送達的居民區實現先期送氣,或在難以改造的燃煤、燃油企業實施燃氣替代。
《混空輕烴燃氣》行業標準牽頭起草單位——曄路盛燃氣公司,具有獨立知識產權,是輕烴燃氣專利技術及成套裝備的積極推動者,至今已在全國各地成功實施了130多個輕烴燃氣示范工程,其中北京5個輕烴燃氣示范項目節能減排效果明顯。
位于朝陽區的北京愛迪實驗學校輕烴燃氣站已安全使用近10年,可供應10萬平米炊事、采暖和洗浴,替代柴油,每年節約費用80多萬元,同時減排二氧化碳1203噸、二氧化硫16.646噸、氮氧化物2.045噸、煙塵450.37千克。
豐臺環衛所原有一臺2噸熱水的燃煤鍋爐,經過改造后用輕烴燃氣取代燃煤,綜合熱效率明顯提高,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206噸、二氧化硫16.675噸、氮氧化物5.182噸、煙塵34.736噸。
曄路盛燃氣公司提供的一組對比數據顯示,燃燒1噸輕烴產生的發熱量,分別相當于2.78噸煤和1350方天然氣,而輕烴燃氣排放水平與天然氣相當,成本卻低于液化氣20%左右。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