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與環境,以前可能更多的是主仆關系,環境要向經濟低頭。如今,GDP主導一切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環境也可以上位當第一了
經濟與環境的關系,在以前可能更多的是主仆關系,環境要向經濟低頭。隨著生態環境日趨惡化,節能減排成為政府工作的剛性要求。在句容,環境已成為優先于經濟的選項,招商引資的首要標準就是對環境無害或者基本無害。
環境之所以能在句容上位,居民需求的轉變功不可沒。現在的蘇南地區,倉廩實而知禮節,這禮節之中就包括對于生態文明的認知,對環境質量的要求。最近PM2.5在國內引發的熱議,也恰恰反映了人們訴求核心的轉變。
保護環境的底氣,也源于新興產業發展的迅猛態勢遠遠超出了預期。過去,為了淘汰落后產業、污染型產業,我們要東奔西跑求項目,如今則是坐等客來。既然有這么多的優質選擇,何苦去建設那些有益于GDP,卻無益于環境、容易招來民怨的污染項目呢?
揚長避短也是句容選擇生態立市的重要原因。句容的工業基礎本來就不雄厚,沒有必要以短搏長。相反,既然守著生態富礦,就應該充分發揮環境優勢。在我們看來,生態環境就是資源、生產力和競爭力,生態也可以惠民。在單位GDP能耗、水耗、萬元GDP污染物排放強度下降的同時,句容的生產總值和人均收入都實現了增長。
毋庸諱言,隨著落后產能和污染型企業的搬遷或關閉,當地經濟會經歷一個陣痛期。但基層政府應有承受陣痛的魄力和毅力,長遠來看,新興產業的項目效益會更好,同時,居民的生活質量也得以保證。
協調環境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基層政府需要厘清發展的目的。說通俗點,發展就是要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質量。GDP主導一切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環境第一完全可以成為我們的另外一個選項。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