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7年前,我國還沒有建立減排指標考核統計體系,于是就衍生出來許多問題。”鐘勤建說,地方政府上報的減排統計數據存在不少水分,有的甚至是虛假的。“因為尚未建立完善的污染減排數據統計考核體系,對一些地方統計虛報的減排指標,沒有太多有效的管理手段。”這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地方政府上報的減排數據,COD和SO兩項指標雙雙下降,但實際情況是,這兩項指標不但沒有降,反而有所上升。
到了2007年,當時的國家環保總局就建立起減排指標考核統計體系,這樣一來就可以將COD和SO2兩項指標的排放量統計得很清楚。鐘勤建介紹說,“COD的源頭分為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要計算這兩類COD排放量,只要找到GDP的增量和城鎮化率的增量即可;而SO的增量則由各省的燃煤增加量來確定。”
鐘勤建說,過去,GDP和城鎮化率這兩個數字標志著地方官員的政績,當然是越高越好。但是現在,“GDP”和“城鎮化率”卻背上了“COD”這個緊箍咒,“如果地方政府單純為了政績,虛報GDP和城鎮化率,就要承擔由此帶來的COD的虛漲,但COD減排卻不是那么容易。”
因為早在2007年,中央將減排目標完成情況納入到地方政府領導干部政績考核評價體系中,并增加了“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的處罰規定――這意味著減排指標的完成與否直接關系到地方政府官員的環保政績和烏紗帽。
這樣一來,COD就能有效擠去GDP虛高的泡沫。鐘勤建說,如果地方政府報的GDP越高,COD的新增量就越高,需要承擔的減排任務就越重。GDP讓官員當官,但COD卻讓官員完不成減排任務,甚至丟掉烏紗帽。于是,怎樣同時做好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環保工作,是每個地方政府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答疑
多種手段確保目標完成為減排四川沒有拉閘限電
“雖然這樣的手段對于完成對于完成節能減排目標會產生直接的效果,但它影響了居民生活和企業的正常生存、經營秩序。”
“四川沒有拉閘限電。”省環保廳副廳長鐘勤建表示,我省在完成超額完成“十一五”減排目標的同時,并沒有采取拉閘限電措施來確保減排目標的完成。
鐘勤建介紹,節能減排的最終目的是在于促進經濟、環境更好的發展、而拉閘限電的方式則顯得簡單粗暴。并且,在一個拉閘限電地區,一些企業為了不影響生產,結果買柴油發電機發電,不但沒有促進減排,反而增加了環境污染。“這樣的局面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
但是減排的任務仍需要完成。鐘勤建說,我省通過很多手段、方法,對節能減排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比如說,對于高二氧化硫排放的發電企業,我們要求火電廠采用含硫量盡可能低的煤,通過對煤質及排放物的嚴格檢測,來達到減排目的,而不是簡單地禁止其發電。
“再如樂山一家火電廠,由于其發電主要供自己廠區使用,我們就建議其購買網上用電。”鐘勤建說,除此以外,全省也加大力度淘汰落后節能,特別是小鋼鐵、小水泥、小電鍍等“五小企業”,利用關停它們來減排,這也是對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做貢獻。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