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比起美國和日本,中國的純電動車推廣條件相對較弱。首先中國購買力較強、容易接受新技術的人群集中在城市,但城市不具備便利充電的條件。
其次,在100多年發展歷史中,汽油發動機汽車的發動機系統成本急劇降低,已降至3萬元左右,而純電動汽車至少要6萬元。
麥肯錫咨詢公司預測插電式的混合動力汽車更適合中國居民的需求。該種形式的汽車有傳統發動機和電池電機兩套系統,電量耗盡時可以通過傳統發動機消耗汽油的方式繼續行駛,但這也會極大地提升成本。
電動汽車的配套商機
汽車制造并非新興行業,由于純電動車領域的崛起,給此前很難進入汽車制造配套環節的供貨商提供了很多機會。
電池是電動汽車的動力,鋰電池將是電動車行業最大的需求熱點。國內純電動汽車多以鎳氫鋰離子電池為動力部分,目前該電池大的生產廠家主要為比亞迪、湖南科力遠[16.47 -0.66%](600478.SH)等少數幾家公司。
在安徽蕪湖、重慶、浙江臺山一些尚不知名的電池企業也正在進入該行業,與整車廠共同開發,并在當地形成了一定規模的集群效應。
此外,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也是電動汽車必需的制造材料。有報告顯示,每臺電動汽車平均使用正極材料50公斤、負極材料40公斤、電解液40公斤。按照工信部2011年國內形成50萬輛產業規模看,上述材料需求量將各達到2萬噸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電動汽車的發展,鋰電池需要的鋰、鎳、稀土需求量也會相應提升。
驅動系統作為電動汽車的核心部件之一,主要由控制系統和驅動電機構成。雖然大部分廠商選擇主動攻克這一技術,以降低生產成本,但也有部分廠商通過采購來進行生產。
從整車構成看,電動汽車車身、底盤懸掛、輪胎和內飾件與傳統汽車并無太大差異,仍可繼續為電動汽車進行配套。但汽車內飾制造商需要根據電動車的特點重新設計內飾模塊。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