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宇中是韓國大宇實業株式會社的董事長,經營服裝、紡織品等業務。短短10年間,他先后接收50余家虧損企業,并在很短的時間內扭虧為盈,使企業迅速發展壯大,從而使“大宇”發展成為超級的、國際性的企業集團。
第一話:創業之初金宇中于1936年出生在韓國慶尚北道大邱市。幼年時,因家境貧困,他不得不做些雜活來補給家用。他賣過蘿卜,當過報童。他的父母看他求知欲強,頭腦靈活,不愿讓他放棄學業,于是咬緊牙關供他讀書。當他從延世大學商經學院經濟系畢業后,來到漢城實業株式會社任職。由于他聰明能干,后被提升為漢城實業株式會社貿易部長。金宇中于1936年出生在韓國慶尚北道大邱市。幼年時,因家境貧困,他不得不做些雜活來補給家用。他賣過蘿卜,當過報童。他的父母看他求知欲強,頭腦靈活,不愿讓他放棄學業,于是咬緊牙關供他讀書。當他從延世大學商經學院經濟系畢業后,來到漢城實業株式會社任職。由于他聰明能干,后被提升為漢城實業株式會社貿易部長。
進入20世紀70年代后,美國的紡織行業正面臨著一場深刻的危機。美國為了保護并擴大自己的市場領地,削弱他人的市場競爭力,決定對韓國、臺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向美國輸出的紡織品配額實行限制。金宇中通過內部關系獲悉這一情報后,立刻向工商部及有關企業通報,要求迅速采取措施。但是,他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置之不理。金宇中憑借自己在貿易界多年的工作經驗,相信美國一定會實行進口限制,關鍵之舉是立即采取對策。但采取什么對策才有效呢?情急之時,他想到了日本曾經對付美國進口限制的一些做法:不斷采用新技術,使產品更新換代,向高級方向發展,提高出口價格。采用這種做法,雖然出口量減少了,但出口絕對額卻大幅度增加了。日本人跳越進口限制壁壘的做法給他很大的啟發。金宇中認為,確保美國市場的最好方法,就是搶在美國行動之前,最大限度地增加出口量,擴大出口額。
金宇中決定調動所有兵力,展開一場地毯式的轟炸傾銷戰,強占美國市常所謂地毯式的轟炸傾銷戰,就是采取以攻為守,以求達到占領美國市場的策略。當然,“以攻為守”也有很大的風險性,要想冒這個險,就必須具有很強的觀察力與判斷力,而且還應具有能捕捉商品經濟戰場上稍縱即逝的戰機,和化解風險為機遇的能力。
金宇中認為,只要有大量產品占據著美國市場,大宇實業株式會社就一定能夠跨越進口限制壁壘。他一方面廣泛開展訂貨活動,一方面通過設在美國的現地法人向美國商人大力推銷大宇的產品。同時在紐約等地設立現地法人及辦事機構,專門負責商品的銷售。正當金宇中向美國市場進行全面“轟炸”之時,美國于1971年10月正式宣布對韓國的紡織品進口實行限制。金宇中一方面全力以赴地展開了對美國出口紡織品的競爭,為了保證出口份額,他根據生產計劃,采取了“先輸出后賣出”的策略,又大膽地推出“賒帳輸出”的方針,源源不斷地向美國運送紡織品和服裝,以確保出口份額。另一方面又不斷開發新產品和生產高級產品,以此來提高商品銷售額。經過金宇中的不懈努力,大宇實業株式會社1971年所得到的對美國紡織品出口份額大大超過韓國的任何一個會社和企業,出口額增至2420萬美元,居東亞地區各公司之首。1972年大宇實業株式會社出口額達5278萬美元,居全國第二位。金宇中也因此成了韓國赫赫有名的紡織品輸出大王。大宇實業株式會社由于實行出口配額直接與美元掛鉤,出口份額使其得到了出口金融特惠待遇,僅靠配額擁金就賺了100億元韓幣,金宇中的地毯式轟炸傾銷戰一舉獲勝。
20世紀60年代末,西方經濟陷入了深重的危機中,國際貿易日益惡化。西歐發達國家紛紛采取了加強貿易的保護主義政策。這使依賴出口的韓國陷入了嚴重的困境。為了使經濟持續發展,韓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調整了產業結構,并于1973年初推行了“重化學工業化”的政策。金宇中因此預感到今后重化學工業將會有很大的發展,因而產生了向重化學工業進軍的念頭。
由于資金不足,擴大經營領域對大宇實業株式會社來說力不從心。為了達到目的,金宇中開展了一系列的調查研究,他發現接收虧損企業比建新廠劃算。1973年他買下了韓國精密機械株式會社,又于8月份接收了新里通商,后又買下交通會館、東南電器會社、三洲大廈,以及榮進土建等虧損企業。截止1984年,他已接收虧損企業50余家,被稱為“接收大王”。接收的虧損企業在他的合理經營管理下都起死回生,使大宇的實力迅速發展壯大。短短20余年,大宇株式會社就發展成為超級的國際性企業集團,與“現代”、“三星”并駕齊驅。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