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訴無果搬遷無期
持續向上級部門申訴無果和與廠方交涉不被理睬后,同心村村民每每談及此事都頗為無奈。
“1993年我們村的土地就被劃出去了,地方政府也從未給我們過一分錢安置費,我們村里集體搞的電鍍廠也沒做下去”,朱祖平說,“這些關于污染的申訴材料,我們送到過環保局、市政府和信訪辦,到現在也沒有給我們任何答復。”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系了玉山鎮黨委相關負責人,記者拿出癌癥患者名單,宣傳科一位丁姓工作人員致電同心社區工作人員,求證名單上的人員姓名,但對方沒有給出明確答復,理由是,名單上涉及的村民年份跨度太大,社區負責人已換了好幾屆,一時難以確認。
對于這份癌癥患者名單,玉山鎮黨委宣傳委員王云飛也表示,自己不清楚。他告訴記者,五六年前,同心村各組開始動遷時,玉山鎮政府也提出對同心村8組的村民進行動遷。但是村民認為政府的補償不夠,不肯搬,才一年一年拖了下來。鎮里實行的是“吃一還一”的動遷政策,用老房子一個平方換新房子一個平方。“但是村民還不滿意,要求的補償達到了其他地區的雙倍甚至幾倍,所以政府也沒有辦法。”王云飛說。
王云飛表示,為了解決企業排污問題,鎮里一直在建設污水管網。今年鎮里將建設18公里的污水管網,屆時污水將全部完成截流,納入管道。他承認,污水管網建成前,凱達和鼎鑫的污水的確都排進了河中,2007年還出現過超標排放的情況。“但是絕大多數時候,經環保部門檢查,兩家企業的污水排放都是達標的。”
“政府部門也一直在控制兩家企業的規模。2008年,鼎鑫還提出擴建要求,政府部門沒有批準。”王云飛說。
對兩家電子代工廠流出的疑似污染物心懷擔憂的還有鄰近小區“萬方水岸”的居民和童心幼兒園的部分家長。
不止一位家長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凱達電子方圓3公里之內,都能不時聞到刺鼻的味道,但是由于自己住在工廠附近,只能把孩子送到童心幼兒園。
電子代工企業遭遇污染“通病”?
在鼎鑫及凱達所在的加工區周邊,隨處可見這兩家企業的招工信息。初中文憑以上便可獲得“底薪+加班費每月2500元以上”的收入,包吃包住(8人合住一間廠區宿舍),對于打工的年輕人來說,頗具誘惑力。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網上關于鼎鑫電子加班費等眾多討論的帖子中看到,有自稱鼎鑫員工爆料稱,“二分制成車間已經把公司計劃內的加班費全部用完了,下一步加班只會在正常的效益工資里去擠占,也就是說,我們頂崗和加班吃的是一鍋飯。”
前來謀職的年輕人仍然絡繹不絕。一位專職鼎鑫及凱達電子的中介服務人員告訴記者,這些企業在職工的身體健康方面都有保險,進去做工之前必須由企業帶去體檢。會不會因長期在電子加工企業工作,暴露在污染物中引發身體疾病?該中介人員回答:“基本上每家電子代工企業都有這樣那樣的污染情況,哪一家沒有?”
對于這位中介的說法,記者聯系了在鼎鑫品保部門工作的職工李明娟(化名)。她告訴記者,使用各種酸性化學原料的主要是電鍍、石刻和微影車間,車間里使用的各種酸性化學原料的氣味很重,只要一進車間就能聞到,“也沒見到有什么防護措施,除非大保養的時候會帶一下口罩。對身體肯定多少有傷害。”
另據一位在鼎鑫工程部工作的工人透露,電鍍車間里肯定會使用各種酸堿,公司也會提供口罩、手套之類的防護用品。但是夏天天氣太熱,很多工人都沒有戴。
8月30日下午,記者來到鼎鑫公司門衛處,提出采訪請求,并希望公司對村民反映的問題作出答復。門衛處的保安打了一圈電話后,以公司新聞發言人不在廠內,其他部門無法作出答復為由,拒絕了記者的采訪。
有業內人士稱,此現象或可解釋為“中國代工現象”或“蘋果效應”。雖然蘋果公司一直對自己的供應商名單諱莫如深,似乎已是IT行業秘而不宣的商業規則。不過,從媒體報道和公開資料中,仍可找出凱達、鼎鑫和蘋果的產業鏈關系。
據報道,去年8月,蘋果公司一名中級經理因向亞洲6家蘋果配件供應商收取回扣,遭到美國聯邦法庭起訴。在這6家供應商中,凱達赫然在列。凱達母公司和碩聯合科技的新聞發言人也向媒體承認,凱達涉案主管已經被停職并接受調查。
另一方面,今年6月22日舉行的欣興電子法說會上,董事長曾子章公開表示,蘋果公司對印刷電路板供應商的調價,由于幅度不高,對欣興影響并不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