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西班牙政府也宣布啟動中短期新能源計劃,預計2020年減少能源開支115億歐元,二氧化碳減排3643萬噸。其中,2011~2012年能源開支將減少3.23億歐元,并計劃頒布100項具體節能方案。
歐洲“2020戰略”中將在未來十年著重發展“低碳經濟”,其中不僅提出在2014年之前建成歐洲單一的能源市場,而且將2020年可再生能源比例調整為20%。
中國核工業集團黨組書記、總經理孫勤也曾對媒體表示,未來中國也要大力發展清潔能源。他透露,中國提出到2020年清潔能源(占能源的比例)達到15%,“十二五”末達到11.4%,而目前這一比例是7%左右。
我國“十二五”規劃中特別提出“加強現代能源產業,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
一時間,清潔能源成為熱議的話題,諸多媒體甚至歡呼,這場以清潔能源為主的新能源革命,是繼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以及20世紀中葉信息革命之后,人類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的又一次革命。
清潔能源似乎擁有無限美好的前景。
核能危機
日本核事故危機之后,核能的安全問題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不少國家叫停了核能在建項目,重新審查核能發展規劃,在美國、德國等核能大國,政府都面臨著環保組織和民眾巨大的壓力。
最終,在日本核事故危機之后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默克爾政府宣布將徹底放棄核能。
在此之前,美國能源部宣布正式終止歷經24年、耗資超過百億美元的尤卡山核廢料處置庫計劃。在拉斯維加斯附近的尤卡山上永久性掩埋核廢料,曾經被認為是美國處理核廢料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
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專訪時,美國著名智庫蘭德公司的資深專家、帕迪蘭德研究生院教授湯姆·萊特說,尤卡山計劃的失敗經驗,表明一個更令人擔憂的問題,就是公眾對于核能源建設及核廢料處理的不接受和不信任,會對永久性核廢料儲存庫的建設進展產生更多阻力和挑戰。
德國發展政策研究所所長、德國政府全球環境變化學術顧問委員會副主席迪爾克·梅斯納也對本刊記者表達了對于核能安全的觀點,他認為,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損毀將對世界核能經濟的未來產生影響。
對于德國和瑞士決定退出核能生產的做法。這位德國政府的重要顧問表示贊同,他認為,目前,有關核能的3個問題尚未解決:嚴重的反應堆事故帶來的危險;世界范圍內尚未解決核廢料的最終貯存問題;民用核能與武器級核材料擴散之間的聯系。
此外,迪爾克·梅斯納說,從市場經濟角度看,核能生產無利可圖,“因為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家保險公司樂意為核能提供保險。風險必須由國家,最終是公民來承擔。”
因此,他認為,核能無法解決不斷增長的世界人口和世界經濟的能源需求問題,“它充其量只是一種必將通往可再生能源形式的過渡性技術。”
聯合國副秘書長兼2012年可持續發展峰會秘書長沙祖康在接受本刊專訪時也認為,日本的核危機給核能發展“潑了冷水、敲了警鐘。”
從全球范圍來看,目前世界電力供應的13%~15%來自核電。作為清潔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核能危機無疑對清潔能源的推廣和使用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在剛剛宣布放棄核能的德國,2010年核能占其全國能源總量的22%,接下來,利用什么能源代替核能留下的空白,是擺在德國政府面前一個不小的難題。
除了核能之外,太陽能、風能、生物能等清潔能源在研發、推廣以及使用等方面都存在不少的難題。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