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咋供熱制冷?
采用的是溫差轉換
海水源、污水源、地下水源以及土壤源怎么用來供熱制冷呢?林世樂介紹,采用的是溫差轉換,冬夏時節,海水、污水等與空氣存在溫差,恰好可以相互轉換利用。
以海水源供熱制冷技術為例,富爾達山東低溫熱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徐榮說,煙臺冬天海水的溫度相對較高,與空氣溫度通常保持10℃左右的溫差,而這部分溫差可以轉化為能量,為冬季空調供暖。目前,海水取暖通常是采用海水源熱泵,將海水中的熱量提取出來,然后通過專用管道將熱源輸送到采暖房間。
夏季,海水又比空氣溫度低,成為排熱源。通過海水源熱泵把制冷房間的熱量吸收到專用管道,然后釋放到海水中。冬夏季節,海水和空氣溫度的天然溫差是用之不盡的能源,十分環保。 前期投入因各地地質條件的不同會有所差別。建成后與普通煤電供暖相比,可節省50%左右的能源開支。
具體怎么申報?
向市住建局和財政局提交相關材料
擬申請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項目的,需向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財政局提交以下材料:項目概況;項目立項批文;規劃許可證;土地使用證;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項目申報表;示范項目技術方案等。市住建局和財政局組織專家對申報項目進行評審。示范項目竣工后,由省或市住房建設主管部門委托能源測評機構進行測評。
新聞鏈接:煙臺可再生能源的應用前景廣闊
煙臺是一個可再生能源比較豐富的地區。,其中太陽能年輻射總量年平均值為5049.09 MJ/㎡,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551.9小時,屬于太陽能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其二,煙臺的海岸線長度為909.1公里。海水夏季平均溫度20.9℃,冬季平均溫度3.3℃,海水的溫度及水質也非常適合海水源熱泵的推廣應用;其三,目前煙臺市區已建成或在建的污水處理廠有5座,污水處理能力為43萬立方米/天,其中套子灣、南郊、古現三座污水處理廠的冬季平均水溫都在10℃以上,適合做污水源熱泵供熱,供熱能力可達到123.2萬平方米;其四,煙臺市的淺層低溫在14-18℃,低溫和室外溫差夏季在10℃左右,冬季在20℃,在條件適合的地段可以推廣應用地下水源熱泵和土壤源熱泵。煙臺推廣可再生能源在建筑洪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
截至目前,全市推廣應用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項目800萬平方米,應用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300kwp。煙臺的海水源熱泵、地下水源熱泵、地表水源熱泵等技術在最近幾年也得到了較好的推廣應用,推廣面積達到310萬平方米,并且已有棲霞市政府大樓水源熱泵項目、海天四季花城太陽能熱水項目及通世路隧道光伏發電項目被列為全國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項目。
煙臺計劃在“十二五”末完成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面積1468萬平方米,太陽能光電636kwp,推廣應用各種水源熱泵及土壤源熱泵項目供熱制冷面積1140萬平方米。以上項目實施后,每年可節約標煤17.3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41.91萬噸,減排二氧化硫0.25萬噸,減排粉塵0.17萬噸,將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