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運啟
中國的企業在管理不論是資金、技術上壁壘,還是管理、人才等方面的障礙,中國與外國企業之間,國內的大企業與小企業之間,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之間都存著很大差距。由于中國企業的成長道路的限制,中國企業界常常面臨一個尷尬局面:在老式的基礎管理尚未完全合格的時候,又不得不迎接現代管理的挑戰。向市場經濟的轉軌和過渡造就了一個復雜的經營環境,使得中國企業的生存必須最大限度地遵循“與時俱進”的法則。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公司無法對外部環境保持強大的控制能力,這就造成了許多企業的的“管理畸形”。
我接觸過的一家企業,剛剛從前任總經理所帶來的較為超前的管理模式中注重“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管理,而剛剛換了一個總經理后,又使企業回到了以嚴懲重罰為導向的管理誤區中,一方面使企業員工人人自危,另一方面又“罰”走了許多優秀的員工,使企業管理不僅沒有創新,更陷入了混亂中。
中國企業當中象這家企業出現的情形非常多,常常因為想使管理得以創新,卻又恰恰回到了“邯鄲學步,笑失本步”的無奈境地。更有些企業更會出現不仔細考慮企業自身因素與現狀,一味效仿一些跨國企業或管理創新的企業管理模式,結果,又很容易受到外部環境影響后,卻收到的是“東施效顰”的滑稽效果。這些不論是企業管理中遇到的外部因素,還是內部原由,都是阻礙企業管理創新,前進發展的巨大絆腳石。
有人把現代企業管理的創新歸為四個方面:即人本復歸,產權管理,風險規避,企業文化。我們應該站在最新發展階段的至高點上,學習一切新的東西,既不回避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的運用,也不摒棄人際關系學派以及行為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可以把它運用到不同環境,不同層次的管理工作上去,加以總結和提高。
當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時,企業必須首先從內部進行適應性改革才能處理好企業外部的各種關系。這意味著在新型、開放、非正式和破除等級觀念的管理中主動放權,意味著提高組織的反應速度和靈活性,意味著增加組織的思考能力。
一、戰略謀劃是管理創新靈魂
戰略謀劃是企業的靈魂,戰略管理關乎企業的發展方向。思想觀念的陳舊和落后是企業管理創新的最大障礙。許多企業領導還沒有形成現代企業管理的意識,沒有認識到現代管理模式對企業效益的巨大作用。企業領導要切實認識到管理創新在當前經濟競爭形勢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樹立“科學管理—興國之道”的思想。
今后企業的競爭主要是圍繞培育和形成核心競爭力來展開。面對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知識經濟興起所帶來的外部環境深刻而巨大的變化,企業管理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在戰略創新方面下功夫。企業戰略創新首先是指企業戰略的制訂和實施要著眼于全球競爭。今后企業的競爭態勢將是國內競爭國際化和國際競爭國內化,因此,任何企業的戰略都必須放眼全球;另一方面企業戰略的制訂和實施要在捕捉外部環境機遇的基礎上更多地立足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核心競爭力也叫核心專長,就是擁有別人所沒有的優勢資源。培育和形成核心競爭力必須適應企業外部的環境因素,如顧客價值,競爭者和替代品的變化。
二、管理創新的多重性人才是關鍵
創新經濟學的鼻祖熊彼特指出,創新的主體是企業家。企業家是最具有創新能力和影響力的人,他們不墨守陳規,不遵循循環流轉的軌道,卻常常創造性地改變這種軌道。目前企業管理創新效率不佳與企業家缺乏不無關系。因此,要推動企業管理創新,必須注重企業家隊伍建設,培育和造就一個主導管理創新前沿和領導市場競爭潮流的“企業家階層”。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